• 2025.08.17
    星期日

百年客家文化 茶果嶺村遷拆倒數 老店守村 舊物隨緣

[2025.08.17] 發表
位處九龍的「城中村」茶果嶺村清拆在即,下月12日將是居民遷出死線,這個逾百年客家村踏入最後歲月,多間寮戶已人去樓空,幾家小店仍亮燈,盼留到最後。(盧曼盈攝)
茂發茶室是1955年開業的老字號,第二代傳人吳寶和如數家珍介紹店內「古董」,包括其座位右邊有70年歷史的柴火爐灶。街坊稱他「華哥」,因「和」的客家話讀音與「華」相似。(盧曼盈攝)
老闆德嫂憶述,1983年茶果嶺大火,她懷茖郊弘k生,店內舊物全牷A大火翌年搬舖至村中心重啟,當年買入的精工時鐘跳動至今41年,是店內最老的物品。(盧曼盈攝)
榮華冰室陪伴茶果嶺村民63年,白光管照在老闆鏡叔身後的「嘉賓題名」,紅布上記錄當年開張每位到來的街坊芳名。鏡叔說,清拆時打算只帶走舊照,不會帶走舊物。(盧曼盈攝)
1993年成立的茶果嶺村麒麟隊,每年天后誕都會為村民祈福。從小舞麒麟的七旬隊長羅悅屏「扭計叔」拿出村內現存「最老」麒麟舞動,製成10多年後,其兔毛與麟片精緻光澤依舊。(盧曼盈攝)
榮華冰室保存多件舊物,例如因破舊而貼上膠紙的木製卡位(圖),全是一甲子經營的印記。牆上用了30年的白板由街坊所贈,一邊是手寫餐牌,一邊是舊照。(盧曼盈攝)
茶果嶺村榮華冰室即將迎來63年誌慶,同時臨近遷出死線。老闆鏡叔去年因頸痛休養數月,仍因不捨街坊而復出,「做到拆、被趕走為止」。(盧曼盈攝)
七旬茶果嶺麒麟隊隊長羅悅屏生於茶果嶺,因兒時百厭而人稱「扭計」,10歲學舞麒麟改變個性,如被麒麟「收服」。臨近離別,舞麒麟逾半世紀的他說不捨但需接受,只盼政府安置隊址。(盧曼盈攝)
茶果嶺村下月遷拆,有村民質疑當局未妥善安置卻設立遷出死線,村內一處掛有橫額。(盧曼盈攝)
75歲榮華冰室第二代掌舵人歐陽偉鏡不捨街坊,即使臨近遷出死線,每天如常回到茶果嶺村開舖,為街坊弄西多士和餐蛋麵等拿手美食。(盧曼盈攝)
村中心的德記棧士多養了兩隻流浪貓,黑白小貓因臉上有痣被村民稱為「陳同佳」。老闆德嫂每日打掃貓籠,親近人的「陳同佳」則四處與街坊玩耍。(盧曼盈攝)
德記棧士多老闆德嫂1973年從馬來西亞嫁進茶果嶺村,跟丈夫接手士多家業,1980年代曾有大火,當年懷孕的她要走難搬舖。如今臨近清拆,她說每天回來只盼與街坊聊天。(盧曼盈攝)
70歲茂發茶室第二代老闆吳寶和生於客家村茶果嶺村,街坊稱他「華哥」,因「和」的客家話讀音與「華」相似。始創於1955年的茂發茶室內盡是舊物,華哥卻說大部分都不會帶走,「順其自然」。(盧曼盈攝)
1950年代建成的茶果嶺村校四山公立學校因重建計劃已夷為平地,據村民羅悅屏所說,大部分村民都曾就讀該校,他對清拆甚感可惜。(盧曼盈攝)
茶果嶺村清拆在即,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天后宮(圖)及羅氏大屋將獲保留。(盧曼盈攝)

【明報專訊】毗鄰麗港城的百年「城中村」茶果嶺村清拆在即,村民須於下月12日前遷出。經歷連場暴雨洗刷,小村踏入最後歲月,多戶寮屋人去樓空,惟幾家老店尚在營業,包括開業逾60載的榮華冰室、茂發茶室與德記棧士多。店內保留傳統木製卡位、柴火爐灶與精工時鐘等舊物,陪伴村民見證茶果嶺半世紀變遷。隨茩垂媢G近,老店掌舵人亦決意「斷捨離」,同聲說不打算保留舊物,只盼留守村內到最後一刻便離去。

明報記者 廖俊升

手寫餐牌木卡位 冰室二代獨守

遷出死線倒數一個月,記者走訪客家村茶果嶺村,村中心福德祠以西小巷兩旁,幾家老店如常亮燈。75歲歐陽偉鏡(鏡叔)早上拉開榮華冰室趟閘,白光管打照牆上1962年新張誌慶「嘉賓題名」,紅布記載出席新張誌慶的街坊芳名。榮華由鏡叔父親開創,鏡叔與太太1980年代到茶果嶺接手。太太近年離世,鏡叔在銀包收起二人合照,每日如常朝九晚五獨守冰室,「做慣就不辛苦,長期自己一個人」。

榮華保存多件舊物,如因破舊而貼上膠紙的木製卡位、汽水櫃和「隨地吐痰得人憎」告示等,全是一甲子經營的印記。牆上用了30年的白板由街坊所贈,一邊是手寫餐牌,另一邊貼上數十幅舊照,呈現長年如一的榮華、鏡叔太太舊照和全家福。鏡叔說,倘清拆期至,只會保留舊照,其餘舊物都不帶走,「有人要就送出去,家沒位放了」。

8月22日是榮華63年誌慶,亦逼近遷出限期,附近多間寮屋人去樓空。門外展板形容「榮華像把時間凍結在上世紀的空間」,沒客人時鏡叔會坐在卡位看手機,聽茼B室循環播放的1980年代舊歌與吊扇旋轉發出的嘰嘰聲。「我唔捨得謘A幾十年都在茶果嶺。寮屋都幾好,個個都認識有感情。」去年因頸痛休養數月仍因不捨街坊而復出,他瞇起雙眼笑說,明白社會發展需要,只是不捨鄉情,盼「做到拆、被趕走為止」。

茶室為街坊掌匙 老闆滔滔談爐灶

榮華附近有70年老字號茂發茶室,最初做麵包奶茶咖啡,1960年代乘內地移民潮轉營小炒,後以手打魚蛋粉聞名,直至10多年前第二代老闆吳寶和(華哥)曾因腳痛而轉營士多。70歲的華哥生於茶果嶺,曾做茶果嶺鄉民聯誼會財政而深得街坊信任,村民外出時會將鎖匙掛在茂發鐵閘,由他保管。

除了掌匙,街坊形容茂發亦如博物館,華哥起初不欲受訪,但一談起店內寶物即如開籠雀。因不再煮食,70年歷史的柴火爐灶已變雜物桌,他雀躍地指住爐灶介紹,「這是會發熱的紙皮石,夜晚洗乾淨個煲,放煲水在上面,不用點火明天也會熱」。還有牆上的水泥風扇座、打魚蛋的棕色桌椅、現時佈滿雜物的卡位、掛牆的貝殼畫,全有逾半世紀歷史。

華哥早前已捐出廚具,他說只會帶走相片和證書,對舊物並不執著,「間屋不是很大」,他相信「順其自然」,待清拆便離去。

士多小量入貨 為貓與街坊開門

跟榮華和茂發不同,開業約70年的德記棧士多舊物於1983年大火焚牷C75歲老闆張美華(德嫂)1970年代從馬來西亞嫁到香港,跟先生接手士多。1983年大火後,他倆搬舖至福德祠旁,當年買入的精工時鐘是目前德記最舊的物品,時分針仍然跳動,記載村子41年發展,秒針則在近年被收養的小貓弄壞。

士多外放了幾張椅子,近年漸少村民聚腳。德嫂仍會小量入貨,飲品賣4元、零食數元,「沒人買所以不會入很多了,有時自己吃,賣不出便帶回家給孫兒」。德嫂說,不少老街坊已搬走,她早年亦住進秀茂坪,每天回村開舖,為與街坊聊天和照顧兩隻小貓。「說了清拆幾十年,這次是真的了。」她直言不捨亦只好接受,清拆時便不帶一物離去,「齯H搬走晒我就走……老了,退休也沒所謂」。

(城市保育)

更多港聞
【明報專訊】本港累計錄得9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目前無特定治療方法或針對此病的特效藥。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透露,本港近日有病人出院後仍有關... 詳情
【明報專訊】原定去年8月1日實施的垃圾收費措施暫緩實施逾一年,環境及生態局原須於上月底向立法會匯報收費計劃進度,其後局方改稱推遲至今年稍後交... 詳情
【明報專訊】第15屆全國運動會將於11月舉行,香港將承辦8個比賽項目。香港新聞博覽館昨日舉行「香港體育•登峰造極」專題講座,出席的全國運動會...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前日公布,截至上月底近1.4萬名來港高才簽證期滿,當中54%申請續簽。對於有意見質疑部分高才並非長期居港,勞福局長孫玉菡昨日... 詳情
一號風球懸掛 南海熱帶低氣壓料移向海南
【明報專訊】天文台因應位於南海中北部的低壓區已增強為熱帶低氣壓,昨晚發出一號戒備信號,並預料今日起本港風力增強,稍後時間有狂風驟雨或雷暴,雨...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