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同時交東南亞關稅 美買家選擇不多
【明報專訊】中美關稅戰開打,本港商品亦受影響。貿易發展局電子及家電諮詢委員會主席兼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莊子雄昨透露,現時香港電子產品有56%內銷,強調內地市場有14億人很重要,指美國雖是最大消費市場,但香港與東南亞關稅同步增加,美國買家未必有很多替代選擇;他指業界已做準備,在不同地方設生產線,並提高產品科技成分,形容美國加稅是難關亦帶來機遇,籲業界透過貿發局提供的平台,例如下周日(13日)開鑼的香港國際創科展等,接觸不同國家和地區買家,更多發展一帶一路、歐盟及南美洲市場。
稱關鍵在提供優質產品及科技
莊子雄稱,關稅落實後美國入口商未必有其他選擇,他透露自己有電子產品出貨給美國入口商,對方或決定承擔79%的關稅,強調業界最關鍵是要提供優質的產品及科技。他引述出口數據稱,本港去年電子產品出口額逾3.3萬億元,按年升12.5%;今年首兩個月亦達5293億元,按年增10.8%,當中對內地的出口額增65%,對東盟增10.4%,證明本港是國際供應鏈中重要一環,並相信國際化的本港商家已透過轉移產業鏈、尋找多元國際買家等辦法應對加稅。
創科、電子展下周同步開鑼
吸中東歐盟買家分擔風險
創科局和貿發局主辦的香港國際創科展(InnoEX),以及貿發局主辦的香港春季電子產品展,將於本月13至16日在灣仔會展同步舉行。貿發局副總裁張淑芬稱,兩展吸引29個國家和地區共2800家展商,當局組織了170個本地、內地和海外買家團到訪,合共1.1萬名代表,並額外收到逾5萬份入場登記。她強調美國加稅非全新措施,惟今次力度較大,而當局會利用好出口平台、展覽館及高峰論壇,邀中東、歐盟優質國際買家到港,為本地生產商分擔風險。
InnoEX四日的展會依次以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網絡安全和中小企解決方案為主題。貿發局稱,首日將有內地無人機企業攜「空中汽車」方案參展,僅需地面交通五分之一時間即可到達目的地,可作救護車用途;其他參展項目包括無人機交通管理系統,以及理大及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設計的送藥無人機。
數字辦亦將在「智慧香港展館」展出逾百件來自20個政府部門、本地創科業界和學生的展品,涉及支援市民出行、環保及政府服務等領域工作。數字辦數字政策專員黃志光透露,展品包括快速鯊魚物種基因鑑定技術,可用於鑑定進口魚翅是否來自受保護種類,亦有防止物種入侵的水上機械人、球形地下管道檢測機械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