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考察:英德看瑤族 遊覽寶晶宮
【明報專訊】位於廣東省中北部的英德市,當中國家4A級旅遊景區「寶晶宮」內有「喀斯特地貌」及飄雪溶洞,以及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英德市現屬清遠管轄,約有30個少數民族聚居,並將設瑤族文化園。
根據於寶晶宮古河牀膠結堆積層中發現的石器,英德市的人類活動歷史可追溯到10萬年以前,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人類生活居住。
英德市現劃歸清遠市管轄,市內有30個少數民族(常住人口9266),主要分佈在石牯塘、橫石塘、沙口、東華、橫石水5個鎮,聚居的少數民族包括瑤族,主要聚居在石牯塘鎮聯山瑤族村等。
聯山瑤族村是英德市唯一一個少數民族行政村,2023年政府對聯山瑤族村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提出總體規劃,計劃建設瑤族文化園,透過還原「過山瑤」傳統生活方式,推出少數民族特色旅遊熱點,推廣及活化瑤族長桌宴、特色猜碼、瑤繡、盤王節等傳統文化,提升瑤族居民收入。
(主要學習重點:中華民族的組成、人民生活素質的提升)
■看景點
寶晶宮
位於英德市南郊的寶晶宮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內有湖泊、花海、溶洞、山林、奇石、茶園等自然景觀,被譽為「廣東的山水桂林」。其中寶晶宮溶洞為廣東面積最大溶洞,有逾百個形態奇特石景。
寶晶宮內森林共有1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一級、二級動植物,包括國家二級保護的金裳鳳蝶。度假區亦有粵北最大的天然湖「碧綠湖」及廣東省最大的湖岸油菜花田,每年2月底至4月初便踏入油菜花花期,油菜花會開花,形成金黃色花田。
■知多點
喀斯特地貌
寶晶宮溶洞屬於「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即石灰岩被水溶蝕後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要形成喀斯特地貌需多個條件,如地表附近有節理(joint,岩石破裂的形式之一)發育、即岩石受力變形致形成岩石面出現垂直破裂的致密石灰岩;中等至較大的降雨量;以及地下水循環通暢。
喀斯特地貌一詞源於19世紀末塞爾維亞學者司威治(Jovan Cviji?),他在斯洛文尼亞和意大利交界一處名為喀斯特的高原,發現到處是石溝、落水洞等面貌,山下還隱藏許多巨大而奇特的洞穴,洞穴內充滿鐘乳石、石筍等。司威治認為無法將它歸入已知的地貌類型,故以喀斯特高原命名為喀斯特地貌。
■考察問卷
1. 你對英德有多少認識?
1 2 3 4 5
2. 寶晶宮生態旅遊度假區有什麼特別景色?
3. 寶晶宮獨特生態與國家安全有什麼關係?試分享你的看法。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