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會會長爭工作機會 啟一甲子自助運動
【明報專訊】失明人協進會今年創會60周年,亦是本港首個視障者自助組織。一甲子以來,視障者在平權路經歷不同波折。「失明人協進會這場自助運動,是從一個『覺醒』開始。」1964年,創會會長、當年20來歲的曾昭華(華叔)從心光盲人院暨學校畢業後在生力啤酒當接線生,深感健視主管與盲人工友之間缺乏理解與互信,工友收取微薄收入亦無議價能力。同年華叔透過問路、找交通公具,逐戶訪問從學校、北角難民營認識的盲人朋友,拉隊組織「失明人聯誼會」(協進會前稱),「最大理念是因為沒人比我們明白自己更多」。
拓僱主網絡 晤廠家鍾士元
首任會長一當就9年。在沒有社工轉介工作的年代,華叔開拓僱主網絡,向牛奶公司、嘉頓餅乾廠等工廠及企業叩門,包括時任主要官員,「當時我們上立法局寫字樓找鍾士元,跟他說:『我知道你有很多工廠,可否給點機會我們?』」半小時後,時任行政會議召集人兼企業家鍾士元答應在旗下的崇佳電筒廠加開兩條生產線,聘請盲人工友做電筒裝配,效率很高。
1975年易名為「失明人協進會」之後,該會確立「平等、機會、獨立」宗旨。1971年入會的莊陳有曾任會長達30年,被問及最深刻的運動,他認為是爭取政府帶頭聘請視障者。1978年入讀港大的莊陳有作為首批本地視障者大學生,他憶述當年同讀港大的視障朋友去考公務員試被拒,原因是「無預計聘用盲人,亦無準備凸字考卷」。剛巧宿舍高桌晚宴請來署理港督姬達爵士演講,莊陳有即席向他遞交請願信,換來港英政府推新政策,規定視障和健視應徵者如分數相同,會優先考慮聘用視障者。莊亦成為首名視障者政務主任。
莊:改變由個人經歷到制度
「我覺得Kim(曾昭華)那階段是浪漫、美麗,是關於一個人的自發性, 而我的階段,要改變的就不止個人經歷,而是令我們少了機會的制度;很多制度沒有考慮盲人,但我們只要做一個普通市民,與你一起讀書、一起工作、一起過馬路。」莊表示,1970年代末協進會乘茬螻z浩時代的改革浪潮,推動多項倡議;至今即使時代及科技進步,仍有不少平機議題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