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地雷:忌諱的流傳——從地雷到地雷之上
【明報專訊】在科技未為發達的年代,人們謹言慎行,生怕只要「講錯洁v、「做錯事」,就會帶來自然災害。這些約定俗成的忌諱慢慢成為文化及語言的一部分,甚或成為不成文乃至成文的規定。時至今天,忌諱已經植根於不同語言當中。即使部分人不再相信「開口夾c」,但基於傳統、文化、師長的教育或顧及別人感受而遵照忌諱,使其得以流傳。過去本欄一連7期探討如何「避雷」,總結一期,欲以另一角度探討溝通之道……
說話的目的與後果
實用主義者相信,目的與後果是權衡語言的主要尺度。「說或不說什麼」及「如何說」,完全取決於目的與後果。舉如傳遞或交換信息、認錯、討好男/女友、向母親賀年、與人辯論、捉弄別人、說是非、說政治(說好香港)等,在不同的場合,自當以不同的方式說話。遵守忌諱與否,亦取決於聽者背景及說話的目的。如果是跟親朋好友拜年,當然「識做」,只講「好話」,不講「衰洁v;若然是同事「圍爐」,「講刻薄老闆及公司壞話」,不單不需要遵守忌諱,更要把壞老闆的「事[」說得繪形繪色、入木三分,方可與同事同仇敵愾,共泄心頭之憤。「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自當屬實用主義者的格言。
No offence的語言「偽」術家
當一個人無意中觸犯忌諱,又害怕遭受自然或鬼神懲罰,會以不同方式「道歉」,試圖避免懲罰,例如「T口水講過」(希望把剛才說錯的話跟茪f水一起吐出來)、「大吉利市」(用「吉」與「利市」擋茪ㄕN利之事)、「有怪莫怪,細路仔唔識世界」(當小孩觸犯語言忌諱時,長輩會說出這句希望鬼神原諒小孩的無知)等。
而當我們預知將要說的內容有可能引起聽者不悅時,又會用以下句子開首,試圖減低聽者的傷害:
?「No offence.」(沒有惡意的)
?「希望唔好介意我咁講。」
?「唔係針對你,不過……」
不過,筆者認為,上述「頭盔」虛偽至極,如是有意提醒,又何妨直說:
?如果真的是no offence——那麼何需強調?
?「希望唔好介意我咁講。」——我會介意,請不要說。
?「唔係針對你,不過……」——既然並非針對我,不如直接上連登講?
真正的溝通地雷:態度虛偽
說穿了,「委婉語」不過是塗抹在忌諱上的一層脂粉,試圖在不得不說的情G下,減輕對聽者的傷害,又或是怕「誤中地雷」引發災難。如果為了顧及別人的感受,以「委婉語」替代「忌諱」當然可取。但若是另有算計而巧言令色,則無異於偽君子。
相較於言辭,溝通之道更在於真誠。假若平日待人以誠,真正為對方虓Q,即使直斥其非,對方雖感「陣痛」,及後仍覺如沐春風。反之,為人虛偽,說話多有謀算,即使好話再多,最終不過是「偽君子」。蘇軾曰:「言發於心而}余口,吐之則逆人,茹之則逆余。以為寧逆人也,故卒吐之。君子之於善也,如好好色;其於不善也,如惡惡臭。豈復臨事而後思,計議其美惡,而避就之哉!」大意是指「有炴N講」。因為君子當以道德直覺分辨善惡,而非利益。因此,「直腸直肚」方屬君子所為。不知,你是實用主義者還是坡老之見呢?
■作者簡介
王晉熙:《粵語忌諱現象的語言學研究》作者、都大粵語辯論隊顧問,以及蒙特梭利中文課程顧問。研究興趣包括忌諱與委婉現象、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學與教及思辯教育。忌諱的研究並不旨於導人迷信,而是以學術拆解背後現象,貫徹「貼地」的研究哲學。
文:王晉熙
圖:Gannet77@iStockphoto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7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