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快訊:醫療保險
【明報專訊】市民購買醫療保險後,一旦生病,保險公司會分擔受保人的醫療開支。香港政府在2019年推出自願醫保計劃,鼓勵市民按實際需要購買合適的醫保。
■新聞撮要
港人關注退休後醫療費
匯豐銀行2023年9月發布首份《生活質素報告》,報告收集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印度、馬來西亞、墨西哥、新加坡、阿聯酋、英國及美國9地共2250名不同世代富裕人士對身體、心理和財務健康3方面的看法,以了解對他們如何定義良好的生活質素。當中香港人方面,受訪者平均希望在60歲退休,最關心退休後生活的主要問題包括身體狀G轉差、通脹和醫療成本上升,而香港受訪者對醫療成本的擔憂為眾地中最高。
另一項由保險公司宏利調查大灣區居民健康保障需求報告,於2022年12月16日至30日訪問大灣區城市居民,受訪港人為1000人。數據顯示只有12%香港人有信心負擔嚴重疾病所需醫療費用,約半數香港受訪者表示已購買危疾保險(53%)及住院保險(46%),而門診醫療保險(35%)是他們持有最少的健康保險產品。
什麼是自願醫保?
自願醫保計劃是自2019年4月起由醫務壎竻蔣嬰瑼漪F策,計劃下的認可產品由醫務壎竻蝠{可,為規範保險公司的個人償款住院保險產品,長遠望減低公立醫院壓力。截至2022年9月,經自願醫保計劃認可產品的保單數目112.9萬張,逾半受保人為40歲以下,逾三分之一人為30歲以下。
自願醫保主要分兩大類,分別是「標準」及「靈活」計劃,前者屬較基本的實報實銷計劃,後者是在標準計劃之上有更多額外保障及保額。計劃認可產品保證續保至100歲,較一般醫保投保上限所設的70歲為高,而且投保的納稅人可申請稅務扣除,最高保費扣除額為8000元。標準計劃不設「終身保障限額」,意指無論在任何保單年度有否提出索償或索償金額是否超過每年保障額,下年度的保障額都會重新計算,亦會就投保時未知的已有疾病提供保障,比一般醫保提供較高的醫療保障。
不過,自願醫保的標準計劃並不涵蓋非住院醫療保險(如門診服務)、非償款性質的醫療保險(如住院現金、危疾現金保險),以及屬於由僱主為僱員購買的團體保險。
■知識增益
內地客來港投保增
據保監局統計,自2005年4月起,本港保險公司向內地訪客發出、至2023年8月底仍有效的個人保單逾220萬份;在2023年首6個月,內地訪客個人新做保單逾9萬張,涉及保費約319億港元,佔同期整體業務1031億元的31%。
香港保險業聯會行政總監劉佩玲稱,本港危疾及醫療保險等受內地人歡迎,客戶投保時保險代理一般會按「摯誠原則」,信任顧客提供的資料而批核,但處理索償時,以醫療保險為例,投保人須提供住院證明及以往的健康報告,才可申請理賠,但內地數據出境受規管,香港保險公司在處理相關保單時面對不少困難。
劉佩玲期望日後本港與內地可建立便利渠道,容許業界在得到投保人同意下,可直接向內地醫療機構取得證明文件,處理索償會更方便。
(主要學習重點:個人在維持公共衛生方面的責任)
●挑戰題
參考內容及就你所知,判斷以下關於自願醫保計劃的描述是否正確。
自願醫保計劃:
(1) 由保險業監管局於2019年推出(正確 / 不正確)
(2) 涵蓋團體保險(正確 / 不正確)
(3) 90歲以上者仍可投保和續保(正確 / 不正確)
(4) 受保人可經自願醫保索償門診服務的費用(正確 / 不正確)
(參考答案見另文)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