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辨識系統帶來方便 私隱倡議者恐易被濫用
多倫多及溫哥華機場推出
【明報專訊】加航於溫哥華及多倫多機場推出人臉辨識系統,儘管航空公司和機場均稱,有關技術可使航空旅遊更便捷,但保護私隱倡議者認為,生物辨識資料的使用令人擔憂而且容易被濫用。
加航去年2月推出一項試驗計劃,允許在溫哥華國際機場出發的部分乘客使用人臉辨識系統,讓他們登機時毋須出示身分證件,並可使用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的休息室服務。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航空管理教授葛萊迪克(John Gradek)稱,人臉辨識系統將像自動扶手電梯一樣普遍,已是一種公認的保安措施,而機場的人臉辨識技術是將所拍攝的影像跟如護照和海關申報表等旅遊紀錄進行比對。
生物辨識掃描可用於旅行過程中各個環節,同時幫助航空公司更好了解乘客在機場內的位置,還有一個潛在好處就是減少排隊的煩惱,無論是等待托運行李、安檢還是登機。該系統有多種形式的使用方法,類似智慧閘口系統會將乘客照片跟電子護照上儲存的生物辨識信息進行比較。
葛萊迪克指,掃描系統可減少一些人工干預的步驟,特別是需要工作人員檢查身分和登機證的登機閘口,亦可讓航空公司降低成本。但有私隱倡議者擔心,外界對人臉辨識的潛在危害所知不多,特別是它已日漸普遍,包括在機場。
麥馬士達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公共政策數碼協會(Public Policy Digital Society)計劃行政教育總監麥克費爾(Brenda McPhail)稱,民眾並不真正知道它是如何運作、有什麼好處及相關風險,它經常在幕後秘密運作,而且在準確性方面存在一些明顯缺陷,包括經常影響有色人種、婦女、性小眾(2SLGBTQ)和殘障人士的偏見。她認為,就像指紋一樣,人臉「注定永遠跟你相連」,應受到保障。
加航強調,有關試驗計劃屬自願性質,客戶可繼續使用登機證和標準身分證件登機。根據加航網站顯示,該系統使用的人臉測量數據保留在旅客個人設備內,當旅客使用加航應用程式辦理登機手續時,相關信息會跟航空公司共享,並會在「航班起飛36小時後」刪除。麥克費爾則稱,加航應就有關數據在該36小時如何使用保持透明度,人臉辨識雖屬自願,但她擔心乘客若拒絕使用,可能會惹來懷疑,還要接受額外篩檢。
加航在發給CBC/Radio-Canada的聲明中說,已有5萬多名乘客參加有關試驗計劃,而該公司去年客運量超過4,600萬人次。
根據C-27法案,聯邦自由黨政府提出新立法,就如何使用個人信息設定規則。聯邦創新、科學及經濟發展部一名發言人在發給CBC的聲明中強調,該擬議的立法將確保民眾的私隱和數據獲得一級保障,違例的企業將面臨嚴重後果。麥克費爾則促請聯邦政府將生物辨認信息定義為敏感資訊,並取消法案中對「合法商業目的」的豁免,即允許企業在特定情況下使用某些信用檢查但毋須通知相關客戶,她認為有關豁免使新的私隱法中出現重大漏洞,對諸如人臉辨認這樣很容易秘密進行的技術來說,確實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