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畫廊協會:藝術生缺機會 畢業先尋兼職
【明報專訊】論壇討論期間,多名講者不約而同指出培育本地文化藝術人才的困難。藝術家方面,香港畫廊協會董事及名譽主席、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畫廊創辦人李安姿表示,其畫廊自2008年開立舉辦90多個展覽,近年代理約20多名來自香港、內地及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包括畫家陳景朗、張子軒等,當中本地藝術家不少是20多歲至30多歲。她觀察到,香港年輕藝術家其中一個面對的困難,是如何認識和進入藝術市場,很多藝術系學生畢業後,首先做的不是尋找展覽機會,而是找兼職,而可能在畢業3年後準備個人展覽期間,仍要教畫畫及做兼職。
富藝斯倡虛擬平台助入市場
在支持年輕藝術家政策上,李安姿舉例,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為藝術家提供租金相宜的工作室,讓他們有穩定創作環境,是非常好的政策。富藝斯拍賣行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資深專家及總監方瑀璠稱,疫情期間線上拍賣交易甚多,認為可繼續利用虛擬平台幫助年輕藝術家及其他藝術機構。「典亞藝博」及「水墨藝博」創辦人及總監黑國強則認為,在香港難以留住人才,但亦有不少人回流,運用自己對族群的認知和環境的熟知,包括語言、思想、傳統等,爭取說好香港及中國故事的話語權,香港藝術家要找到合適定位,如創作中西文化共融的作品,並適時轉型。
藝術行政人才方面,方瑀璠及李安姿均提到其所屬機構設有實習生計劃,方瑀璠認為實習生計劃開放和透明很重要,從計劃認識年輕的藝術人才;李安姿表示,學生在學院未必能獲得相關培訓,希望將來學院有更多計劃配合。黑國強則認為,除缺乏藝術家和策展人,藝術人才專業程度不足,亦缺少文化媒體及藝術評論;又指作為活動策劃人,留意到香港文化產業由不同界別組成,而其中「藝術公關和文化推廣」雖無專屬公司,但已有一定數量的人才,可發展起來。
黑國強倡發展「藝術公關」
唐英年致辭時提到,希望香港文化產業可為年輕人提供創業或終身就業機會,他表示身為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在2008年訂立目標,當中有兩個因財政緊絀未能完成:第一,未能讓更多本地藝團參與其中;第二,未能讓年輕觀眾接受文化藝術的教育或培訓,讓他們更熱愛文化藝術並願意參與其中。他並指若西九文化區財政更健全,資源足夠,將加強這方面工作。
(香港文化論壇 藝術與收藏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