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嬰斷藥亡 調查:僅遵指引存盲點 建議增加護士指引等 醫生:查活栓開關是常識
【明報專訊】威爾斯親王醫院6月為一名患先天心臟問題的早產初生嬰輸注強心藥期間,輸注管活栓沒開啟導致斷藥,嬰兒終告不治。威院昨公布調查結果,指事件並非由單一原因引致,醫護有按照臨H指引工作。根源分析委員會主席霍泰輝補充,事故根本原因在於換藥護士以為跟足程序就無事,對關閉的三路活栓存在「無視盲點」,提出院方應檢視相關指引等5項建議。
有深切治療專科醫生稱,轉藥後檢查儀器有否正常開關屬毋須指引列明、猶如「唧髐膏先至刷牙」的常識,質疑局方改指引等同幫助行政人員、前線人員出現事故後推卸責任,長遠無助改善問題,應加強員工訓練。
指緊張藥濃度且設備多
「睇到等於無睇到」
威院6月中委任根源分析委員會(下稱「委員會」)深入調查事件。霍泰輝昨公布調查報告時稱,換藥後重新開啟三路活栓屬正常步驟,形容事故相當罕見,又稱涉事醫護有按照指引行事,估計當日負責換藥的護士對藥物濃度很緊張,加上危重嬰兒當時正被大量醫療設備包圍,導致護士出現「睇到等於無睇到」、「以為跟足程序就無事」的「無視盲點」,最終忽略活栓開關和輸液是否暢通。霍補充,根據指引,醫護人員會進行「三核五對」,但指引未有提到檢查輸液管是否暢通,估計因此導致第二名護士覆查時未有發現問題。
委員會就事件向威院提出5項改善建議(見表)。威院行政總監鍾健禮表示,院方接納報告分析,並會採納所有建議。新界東醫院聯網質素及安全部服務總監庾慧玲補充,局方已即時在指引加入手觸檢查輸管確保暢通,並在新生兒深切治療部為高警戒藥物進行獨立雙重核查「三核五對」過程中,加入檢查輸液管是否暢通。
鍾健禮指醫療事故很多時非由單一原因引起,除人為因素、機器限制,亦涉醫護人員對機器限制的認知度不足,強調醫院負責培訓員工、指引制定等,故院方一定會負上責任。
醫管局曾透露兩名護士有逾20年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工作經驗。深切治療專科醫生李衛全向本報稱,轉藥後檢查喉管是否接駁良好、開關有否開啟屬常識,而涉事護士經驗資深,未有完成相關工作屬於疏忽,亦反映事件不涉指引問題,修改指引作用不大。
醫生:指引更複雜風險更大
根源分析委員會提出建議包括修改指引。李衛全批評,醫管局每次事故後往往透過「出指引改指引」作為解決方案,導致醫護人員要讀的指引愈來愈多、醫療程序更複雜,變相可能增加事故風險。他強調,醫院臨H指引非萬能,局方亦沒有辦法將所有可能出現的錯誤列入指引當中,重申唯有不斷訓練、認真的工作態度方可確保整個醫療程序安全;改指引等同幫行政人員、前線人員在出事後推卸責任,長遠無助改善問題。
指臨H與書本不同
汪國成:須警覺下決定
護管局前主席汪國成則認為,接受醫療服務的患者往往與書本所描述的典型病人不同,亦可能在治療途中健康情G突變,醫護不但要熟悉指引,亦要保持警覺、作出正確的臨H決定;他同意醫管局檢討臨H指引,又指一般加護病房有足夠人手,認為事故與人手流失無關,但近年業界處於人手緊張時期,寄語局方修訂指標時不宜「太離地」,避免導致醫護工作量百上加斤。
立法會醫衛界議員林哲玄同意改善「三核五對」指引有助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惟指引若無限增加,醫護將「無可能做到洁v,故建議長遠可改善醫護思維培訓,例如執行任何治療程序時,須確保藥物是否「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