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有常識:先睹為「鑑」
【明報專訊】閱讀有助我們吸收各種資訊,若虛構故事當中涉及與現實相關的資訊,出版社或會在出版前邀請「敏感讀者」預覽,為什麼?
■新聞節錄
近月多部著名文學作品發行商宣布將就涉及種族等敏感內容重新審訂,令「敏感讀者」相關的長年爭議再受注目。反對者質疑刪改由敏感讀者判斷的所謂「冒犯字眼」是矯枉過正,恐扼殺文學創作。出版業界與參與審訂者則強調,敏感讀者旨在為作者不熟悉的文化範疇提供意見,希望作品更貼近真實,並非審查,業界不應將之用作推諉批評聲音的擋箭牌。
《紐約時報》指出,敏感讀者並非新鮮事,出版社向來會與專家合作,確保小說等文學作品,特別是兒童文學的內容貼近現實,例如早在30年前,主要童書出版社Scholastic Press便僱用兒童心理學家,審視暢銷青少年小說《保母俱樂部》的敏感內容,如飲食失調、離婚等,據以修訂情節和對白。
2021年因回憶錄捲入種族歧視爭議、不滿出版社任用敏感讀者修訂而中止再版計劃的英國詩人克蘭奇撰文,承認閱讀對兒童有根本性的影響,較嚴謹規範童書屬合理,但成年讀者能夠選擇閱讀什麼作品,面向成人的書籍應可容納更多艱難敏感的概念。
澳洲迪肯大學寫作及文學講師楊格在網上撰文稱,閱讀讓人認識自身經驗外的世界,書籍中的錯誤可能令讀者產生錯誤印象與信念,因此避免這些錯誤在道德上非常重要,敏感讀者可擔任防錯的輔助角色。不過她強調,作者與出版社應認真看待敏感讀者的專業與洞見,而非將敏感內容的審視充當避免爭端的門面工夫,推諉爭議。
【節錄自〈敏感讀者把關 名著紛刪冒犯內容惹爭議 被質疑矯枉過正 學者:助避錯誤信念」〉,《明報》,2023.04.30】
■新聞概念
敏感讀者
在書籍出版前,出版社會按需要聘用敏感讀者(sensitivity reader)幫忙閱讀,他們會審視內容,或看看現實某些現象描述是否準確、用語會否令特定族群感冒犯等,並向出版社提出修訂建議。敏感讀者一般是相關範疇的專家或與內容相關的群體,如特定族裔人士等。
■知多點
兒童文學
兒童文學泛指以兒童為閱讀對象、適合兒童閱讀的文學作品,例如《愛麗絲夢遊仙境》、《綠野仙蹤》、《小王子》等;有些成人經典作品,為了讓兒童適合閱讀,會改寫、刪節,同屬兒童文學範疇,例如《新編兒童讀水滸傳》。
■想一想
1. 試根據你的閱讀經驗,想想為什麼兒童看的書本需要較嚴謹的規範?
2.「敏感讀者」的工作與資料核查有什麼相同與差異之處?
文:鄭惠霞
圖:pijama61@iStockphoto、資料圖片
[常識天下 第2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