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港建休憩設施 保護海港條例研鬆綁 甯漢豪:維持港內不填海造地原則
【明報專訊】立法會昨日舉行第六次前廳交流會,署理財政司長黃偉綸、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丘應樺、發展局長甯漢豪等官員出席,逾60名議員參與。甯漢豪會後表示,政府計劃在《保護海港條例》引入簡單機制,為興建濱岸堤階、碼頭等休憩設施「拆牆鬆綁」。另外,她透露政府已成立委員會跟進使用「組裝合成」技術建屋,研究設立政府儲存設施、製造基地和認證等。
精簡土地發展審批程序
認證或交業界
前特首林鄭月娥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檢討《保護海港條例》。甯漢豪昨稱,初步方案將維持一般不會在維港範圍填海造地的原則,會加強相關機制。但她說,針對興建「使用海港功能、讓市民享受海港」的設施,例如濱岸堤階、碼頭等,會引入機制「拆牆鬆綁」。另外,政府早前向立法會提交「精簡土地發展程序」的修例草案,甯漢豪認為首要是改變文化,將檢視現行審批程序是否有不需要的部分,或可交由專業人士自行認證,當局會考慮就拒絕申請提供原因,免卻申請人估計拒批原因和「信來信往」的問題。
組裝技術建屋
研政府存製設施
甯漢豪透露,政府已成立委員會跟進使用「組裝合成」技術建屋,包括研究設立政府儲存設施、製造基地和認證等。工聯會黃國亦建議政府於本港建立「組裝合成」房屋的生產基地,在本地生產組件,並做人力資源調查及培訓配合。
黃偉綸被問到現時政府邀請「重點企業」來港的進展,他透露當局正與多家企業溝通,範疇涵蓋創科、生命科學、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惟由於仍在商討,不會透露企業身分。
民建聯葛珮帆會後質疑政府做法被動,建議當局制訂重點企業物色清單,政府在內地及海外的經貿辦亦應向當地企業「主動出擊」。
葛珮帆稱,企業研判來港與否有時限,憂慮當局錯過時機,期望政府提供一站式服務及度身訂造的方案,讓企業不必向不同部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