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1.15
    星期二

文言遷移:儒家鏡像的理想自我

[2022.11.15] 發表
(圖一)

【明報專訊】■凝視鏡像

鏡子照人,既平凡,又奇妙,在中國文化中,鏡也有儒家和佛家兩種矛盾的象徵意義。

儒家論鏡:

真實典範遷善義

先從儒家的觀點看。讀者試默想一下照鏡的經驗:在鏡中照見自己,我們不止為了看到樣子,還會左顧右盼,評價哪兒不足,哪兒可以更好,遂撥弄一下頭髮,或整理一下衣服,務求儀容最佳。換言之,人們不僅在鏡子中照見自己客觀真實的容貌(真實界),還主觀地想像自己最理想的形象(理想界),並按此認同的自我形象,調整自己真實樣子,在真實界與想像界之間互動,把認同的理想倒灌、重塑真實,賦予秩序,成就規範的表徵(秩序界)。

不少人知道唐太宗稱頌魏徵的名句:「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但大多忽略太宗隨即舉例,他說魏徵臨終前還在草擬表章,謂喜歡一個人會只見其善,憎厭一個人則只見其惡,因此,須做到喜歡一個人而知其惡,憎厭一人卻知其善,太宗自省,說也犯這種過失,囑臣下規勸。

可見,所謂以人為鏡,或借鏡某人某事,乃是把該人該事比喻為鏡子,更準確說,是比喻為照鏡時看見的事實,或正面或反面,乃至所想像並認同的理想自我形象,投射成評價自己的標準或典範,並觀照出優化自己的方案,以臻美善。這是「鏡」引伸為「借鏡」一詞的儒家論述。

佛家喻鏡:

似真還假

另一方面,鏡子影像虛幻,捉摸不荂A因此,佛家多以鏡、影等意象譬G似真還假的生存情狀,蘇軾經常引用。如《念奴嬌》結句「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融化「鏡花水月」(《大般若經》)、「如夢幻泡影」(《金剛經》)等佛家語,指人生世上,如鏡堛寣B水面月等影子,虛幻不實,泡沫一樣,始終破滅。順帶一提,詞中「灰飛煙滅」一語也出自佛教《圓覺經》。

■從照鏡到借鏡

〈全鏡文〉是儒家系統下「借鏡」一詞的故事演義,以寓言形式,戲劇化地呈現鏡子由本義「所以察形也(是用來細看容貌的工具)」,輾轉注解成「跟別的人或事相對照,以便取長補短或汲取教訓」(《現代漢語詞典˙借鑑條》)引伸義的推衍過程,考生把握鏡像的儒家意蘊,即真實義、典範義、遷善義,方能透徹理解寓意。

■鏡神反駁無心公始末

(圖一)

故事諷喻世人,遇到批評時,先別氣急敗壞,拒不承認,反指摘標準不公道。須知自身的優點或缺點實存,即使抹除作為參照的標準或典範,也不能消袪本來真相,製造另類事實。反而,經標準或典範彰顯不足,更當虛心反躬自省,直面自身缺失,改過遷善,精益求益,則能不斷更新,進化到更完美形態。

〈全鏡文〉站台儒家,然而,莊子眼中,人本無美醜,世間許許多多可欲的標準、典範,不過特定社會和文化脈絡下建構而成,其實限制了人的精神自由,無復逍遙真我。咦,這不正是佛家的鏡喻,亦無心公疰隤漁睅痗隉H

■文:林葦葉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範圍包括中文閱讀教學與評估、香港少數族裔學生中文學習、中文教育網絡分析應用等)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星笈中文 第076期]

更多教育
寫作立意庫:接納批評,反省自己?──俞長城〈全鏡文〉
【明報專訊】■書寫邏輯 這篇文章藉無心公因鏡子映照出自己醜陋的樣貌而欲疰銵A諷刺世上自欺之人: 無心公見鏡中的自己臉容醜陋,因而... 詳情
【明報專訊】李校長、圖書館梁主任: 圖書館設施及服務改善建議 兩位好!我們是本校讀書會──「樂讀社」的成員。身為本校的一分子,亦...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