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社區(續)
【明報專訊】香港土生的米有「絲苗」及「花腰仔」,但單從外表難以辨別品種,林漢明教授為了證明其身分,便查證及比對不同米的基因,做出基因身分證。林教授說:「(絲苗及花腰仔)是香港原居民,比你我還要老呢!」
找出水稻的品種
林教授說,國際間有大型研究所為了研究、保存各地特別品種,會蒐集種子;而研究所之間又會分享種子。是次所用的絲苗及花腰仔品種水稻種子,就是從菲律賓的研究所得來,但要確定米的「身分」,便要比對分析。
比對分析
比對即比較核對,是科學分析的一環。林教授說,為製作基因身分證,要先取得各品種稻米的基因組資料作分析。某些基因資料,為各種水稻所有,且彼此相似,因而不足以證明絲苗及花腰仔的獨特之處。唯有找出它們的獨特基因組,才能證實身分。以下是絲苗及花腰仔比對的資料:
反覆驗證
為得出以上結果,林教授與團隊反覆驗證,且確保結果穩定及可靠後,才會發布。林教授先從水稻提出基因溶液,再以基因分析儀器(圖C)反覆分析,確保每次結果一致,才能確定絲苗、花腰仔的基因獨一無二。最終經過多個樣本測試,發現基因組序列高度一致(即左圖顯示的位置),純合率達98%以上,證明是「純種」身分!
STEAM百科
基因如身分證
所有生命體,如植物、動物等,都有基因。基因由雙螺旋狀的DNA構成,一代又一代傳遞遺傳信息。每個生命體的基因都不同,就如身分證。林教授說,基因不會改變,因此若要鑑定身分,基因測試分析較準確。(圖d)上圖和下圖分別為花腰仔及絲苗的基因身分證。
■知多點
本地有米
香港本地米除了絲苗及花腰仔,還有齊眉及白殼齊眉,可是這些水稻的種子並未保留下來。為了妥善留存,香港中文大學的香港種子技術及教育中心與漁護署合作「香港水稻復育計劃」,從種子銀行取得香港水稻品種,再交本地農夫耕種;收成後,林教授再比對稻米,核實身分。
價值觀:珍惜食物
粒粒皆辛苦
長輩常言不能浪費食物,尤其米飯。唐代詩人曾以「粒粒皆辛苦」形容農夫種米,林教授稱的確如此。香港水稻「一年兩造」,即一年有兩次收成,而且生長環境要維持於25℃至35℃,並有充足日照。換言之,只有在烈日下勞動,農夫才能種出好米。這豈非「粒粒皆辛苦」?
■想一想
為何要反覆驗證不確定的事情?
文:鄭惠霞
圖:賴俊傑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常識學堂 第2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