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解碼:香港人開心指數
【明報專訊】有研究指港人比以前開心,惟患抑鬱症狀比例上升。社會常有研究調查,就連同學的專題研習也需要做調查,其實研究調查跟我們生活和社會發展有什麼關係?
■新聞節錄
和富社會企業「香港開心D」10月11日公布,早前委託東華學院護理學院展開2022年「香港開心指數調查」,於8月以網上形式訪問1147名12歲以上市民,本港整體開心指數有6.59分(10分滿分),較去年升0.15分,屬近年新高;當中最開心的年齡組別是55歲或以上者,有7.16分;最不開心的是12至18歲市民,有5.93分。
調查還發現港人抑鬱情緒症狀比例按年上升,平均每兩人有一人有輕度至嚴重抑鬱症狀,認為情G值得關注。
【節錄自〈開心指數升 惟多髐H抑鬱〉,《明報》,2022.10.11】
■知多點
調查研究與我有關
調查研究可透過面談訪問、電話及網上問卷收集數據和意見,受訪者需盡量涵蓋各年齡層、性別和階層,人數愈多,說服力及影響力愈高,再按研究當刻社會現象,進而提出建議。市民可藉參加調查發表意見,讓政府、商業機構等參考,從而了解社會狀G,制定合適的政策或市場策略。
香港人口普查每10年一次,由政府統計處負責,蒐集本港人口的社會及經濟特徵和地區分佈的最新統計數字。2021年人口普查數據項目共46個,涵蓋6個範疇,包括人口及社會特徵(例如出生年月及性別)、教育特徵(例如教育程度)、內部遷移特徵(例如5年前居住的地方)、經濟特徵(例如收入及工作時數)、房屋特徵(例如居所樓面面積、租金)及住戶特徵(例如與戶主關係)。全港約九成的住戶接受簡單點算,提供基本人口特徵資料;其餘約一成住戶會接受詳細訪問。數據搜集方法分兩階段,首階段全港住戶會收到人口普查通知信,可選擇填交網上問卷、電話訪問、寄回已填妥的紙本問卷等提交資料,次階段統計員到訪協助未完成問卷的住戶提供資料。
文:方綺婷
圖:資料圖片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常識學堂 第2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