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2016年提再工業化 廠商會:倘拒數碼化難保競爭力
【明報專訊】上世紀工業蓬勃,本港有各式各樣工廠。至1980年代廠房北遷,令「香港製造」品牌買少見少。時至近年,政府積極推動再工業化,幫助傳統工業轉型智能生產,並主力發展創新科技。其中位於元朗、將軍澳及大埔的3個工業h更轉型至「創新園」,邁向以科技帶動的工業。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史立德認為,工業4.0為社會未來大趨勢,若傳統工業拒絕加入科技及數碼等元素,將難以保持競爭力。惟他認為,政府研究產業升級轉型的同時,應加強與廠商溝通,並給予一定轉型時間。
工業h重新定位創新園
吸高科技先進工藝企業
政府於2016年《施政報告》提出「再工業化」,旨在推動智能生產、吸引高增值科技產業和高增值生產工序,並使企業再工業化,轉向高增值生產。時至去年,為與時並進,政府將3個工業h重新定位為「創新園」,以吸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先進工藝製程企業,以科技帶動工業,不少傳統舊式工業未有進駐創新園。
指政策局出現矛盾
史立德籲給予時間轉型
史立德認為,香港製造品牌仍然相當重要,認為有品牌才有靈魂。他強調,舊式工業必須嘗試改革及創新,才可維持競爭。他以製造業為例,自疫情開始,不少商家行銷策略改變,由接單批發出口改為網上銷售,為轉型的一大轉捩點。他續說,目前難以聘請人才,面對人手短缺的不穩定,行業需研究升級轉型。然而,他說面對傳統工業如醬油廠被收地等問題,政策局出現相當矛盾,包括一邊要求廠商轉型,但一邊收地,未有給予足夠時間及安置政策協助,難免產生摩擦。他建議政府應避免一刀切,並最緊要有商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