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解碼:天文台新雷達測暴雨
【明報專訊】雨季來臨,我們可透過天文台的天氣預測,預先知道未來9天雨勢,出門時帶備雨傘,做足準備。降雨預測取自氣象雷達數據,天文台現正試用新雷達,以更早預測雨勢。
■新聞節錄
本港5月中旬曾一周內連場暴雨,天文台被質疑未能及早預測,天文台長鄭楚明5月15日表示,以現時科技最多只能預測20分鐘後的暴雨情G。他透露天文台最近開始試用新雷達,加強預測暴雨,預料需時數年測試。新雷達可由現有雷達每6分鐘掃描一次,縮短至每1分鐘掃描一次,「不過可能都是早5分鐘(預測時間),要早至半小時,甚至一小時,實在很難」。鄭楚明說新雷達的限制是掃描範圍較細,但香港山多,很多地方被阻擋,影響掃描效果。
【節錄自〈天文台試新雷達 最快可測25分鐘後暴雨〉,《明報》,2022.05.16】
■知多點
雷達觀測
天文台自1959年起使用天氣雷達,透過探測大氣中的雨點,例如熱帶氣旋、雷暴和大雨等。雷達不停向四周發出微波脈衝,經過大氣中的雨點反射後,天文台便能量度反射回來的信號,探測到大氣中的降雨。一般而言,反射回來的信號愈強,雨勢愈大。雨區與雷達之間的距離,則可利用微波往返雨區所需的時間計算出來。雨點移近雷達的速度愈快,反射回來的微波頻率愈高,這可導出雨點移近雷達的速度,從而估算乘載雨點的風力,並作出降雨預測。
天文台定時於網上更新雷達圖,供公眾參考,亦向航空界發放雷達圖像,以計劃航線和航班運作。
資料來源:《明報》綜合報道、香港天文台網頁
文:方綺婷
圖:資料圖片
■提提你
《常識學堂》將於2022/23學年再與大家見面,敬請期待!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常識學堂 第2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