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票價「加上加」 修訂升幅15% 成人加至3元小童1.5元 電車:第五波客量曾跌一半
【明報專訊】繼的士申請加價逾一成,電車公司提出修訂加價加幅,最新申請成人票價由現時2.6元加至3元,升幅達15.38%,對比電車去年10月申請加至2.9元,加幅在約半年內由逾一成一增至逾一成半,上調3.8個百分點。電車公司解釋,受第五波疫情拖累,電車客量一度下跌50%,加上營運成本持續上漲,因而調高加幅。立法會議員吳秋北擔心,電車今次提出的加幅對其他交通工具造成指標作用。
香港電車向政府申請加價,成人票價由現時2.6元加至3元,小童票價由1.3元加至1.5元,加幅均為15.38%;長者票價由1.2元加至1.3元,加幅為8.3%,月票加幅由220元加至260元,加幅達18.18%。現時售234元的遊客票則會取消。對比電車去年10月申請加價時,成人票價加至2.9元,小童票加至1.4元,長者票加至1.3元,其中成人票當時加幅為11.54%,即最新加幅在約半年間上升了3.8個百分點。
指疫下收入不穩 取消遊客票
電車公司:成本續漲 故調高加幅
電車公司回覆稱,去年申請加價以應付持續上升的營運成本,惟受本港年初爆發的第五波疫情拖累,電車乘客量一度下跌50%,加上營運成本持續上漲,因而修訂加價申請,把成人票價加幅上調0.1元。
根據運輸及房屋局文件,近年乘客車費佔電車公司總收入約五成,疫情前2019年每日載客約15萬人次,2020年銳減至11.3萬人次,去年則回升至13.1萬人次。電車車身和電車站上蓋展示廣告收入亦佔總收入約四至五成,疫情前2019年廣告收入約1.14億元,2020年減至約9150萬元,去年則回升至約1.08億元。
電車公司自2018年加價後,總營運成本上升10.5%至去年的約2.3億元。稅後盈利由2018年的4750萬元,持續跌至去年虧損300萬元,利潤率相應由2018年的18%跌至去年的負1.3%。
電車公司又表示,收入增加空間有限,在疫情持續下,收入來源頗不穩定,舉例電車廣告收入在今年3月份大跌約33%。
憂加幅成其他交通工具指標
議員倡兩元乘車優惠擴至電車
吳秋北建議,政府應將兩元乘車優惠計劃擴展至電車,除紓緩電車經營,亦可減輕政府補貼額,並有助紓緩交通。他又擔心15.38%的加幅形成指標作用,若其他交通工具跟從,市民將很難承受,「並非只是幾毫子」。
民主黨交通政策發言人韓俊賢認為,電車競爭大,營運成本不低,加價情有可原,但4年後再加價感覺較頻密,建議應提供優惠或回贈讓市民適應。
調查:九巴九成員工收入少於疫情前
另外,有調查發現,九成受訪九巴及龍運員工稱現時每月收入比疫情前減少,當中逾半減少三成至四成;約35%人期望底薪增加3至5%,27%人期望加6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