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28
    星期四

時事點對點:疫情阻連繫 困蚍硐P愁

[2022.04.28] 發表
3月尾鴨c洲h利添樓圍封強檢,有行動不便的居民或長者由政府職員協助取物資。
網上社工楊麗麗(左)、黃浩馳(中)平日以團隊名義「一微^_^米戰隊」於連登討論區出帖,如「一人一句歌詞表達你M家鴾葑﹛v、「一人一件搭交通工具遇到嚚鴩ぅ峈斻M尼(呢)事」從日常話題拉近與年輕人關係。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2020年研發「防止自殺早期預警系統」,利用每日新聞報道等數據,計算本港過去7天自殺估值平均數,再將估值加上標準差值,得出過往7天自殺風險級別。中心總監葉兆輝分析,2022年3月22至28日共有21宗自殺新聞,8人為65歲或以上,是各年齡層之最,比2021年同期升一倍。他稱長者屬高危自殺群,主因是經濟或身體疾病,當中或有受長期病困擾。

風險級別分3級,黑、紅、黃3級分別代表極高風險、高風險及中風險水平。系統發現, 2022年3月20日觸及黑色極高風險警戒水平,是系統設置兩年以來首次。3月23日的「過去7天自殺估值平均數」為4.05,比全年平均數的1.8為高。

葉兆輝說,2月份是第五波疫情高峰期,市民焦慮,尤其長者依賴電台、電視和報紙接收資訊,每日得知確診及死亡數字,死者又集中於長者,令他們不安;而社交距離措施令長者難與他人見面,場所關閉令他們減少休閒活動,都會帶來負面情緒。他鼓勵市民多主動關心身邊人尤其長者,並提供正確疫情信息。

葉兆輝建議政府盡快重開康文及休閒設施,在防疫與優質生活之間取平衡,如泳灘可於下午關閉,讓長者晨泳,以及准許跨家庭聚會等,並謂防疫措施以外「對長者關顧都重要,別讓老人覺得被遺棄」。

長者用熱線比例低 組織靠外展找個案

輔導服務生命熱線統計,2021至2022年度處理來電數目按年升五成,2022年首兩個月共處理2.2萬個來電,日均逾380個,當中長者來電只佔2.4%。執行總監吳志崑稱長者使用熱線比例低,故須靠外展服務找個案,過去一年共處理400宗長者個案。他指出,疫下難有家庭聚會,長者易感孤單和產生被遺棄感而得不到宣泄,故家人關懷十分重要。他建議開放社交康樂設施和日間照顧中心,讓長者增加社交機會,長者亦可尋新興趣,例如種花養魚,令自己更精神。

──綜合《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網上社工隊疫下「執仔」

香港青少年服務處成立「一微^_^米網上青年支援隊」3年多,經營Instagram帳戶、在連登討論區和交友程式等接觸年輕人。團隊不時以日常話題在連登討論區出帖,成員楊麗麗表示,帖文主題與其他網民的帖無異,想與年輕人有共鳴、建立關係,不想刻意標榜社工身分,以免令人覺得「有社工駐守」。另一成員黃浩馳說,表面是social talk(社交談話)的帖文中,有網民會憶起家庭關係及懷念逝者,之後進一步向團隊成員傾訴心事。團隊亦會留意高危帖文,會關心「巴打無事嘛」,並留下聯絡方法以備再聯繫。

楊麗麗指出,部分青年受疫情影響,情緒轉差,憂慮染疫後被家人責備,亦無法與朋友相聚而無從宣泄。第五波疫情爆發後,服務處的實體活動暫停,團隊唯有定期Instagram直播、做網上興趣活動等,善用原有渠道,保持與年輕人連繫。

.疫下情緒問題(圖)

●模擬試題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及就你所知,試列出兩項長者在新冠疫情期間可能遇上的困難。

資訊科技能力不足

首先,長者在新冠疫情期間會面對數碼科技能力不足的困難。在社交距離措施下,長者留家的時間大增,然而不少長者不懂上網,難以獲取與疫情相關且正確的資訊,亦有長者沒有或不懂使用智能電話,難以應用疫苗通行證等與數碼有關的措施,加深長者對疫情的恐懼。此外,根據資料,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指出,長者大多依賴電台、電視和報紙接收資訊,每日得知新冠確診死亡數字以及死者大多為長者,在不同因素影響下將導致長者不安情緒增加。

缺乏社交

其次,長者在新冠疫情期間會面對缺乏社交的困難。新冠疫情的社交距離措施下,不少康文及休閒設施、日間照顧中心等均關閉,跨家庭聚會亦禁止,不少長者欠缺休閒活動及社交生活。根據資料,輔導服務生命熱線執行總監吳志崑指出疫下難有家庭聚會,難與家人見面,長者易感孤單和產生被遺棄感而得不到宣泄。在欠缺足夠的社交及休閒活動下,更容易令長者產生負面情緒。

■延伸回應題

◆2. 不同持份者可如何協助改善香港市民於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

解釋你的答案。

政府:政策制定者

政府可以政策制定者角色,改善市民於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社交距離措施的目的是減少人群聚集,以免傳染病快速傳播,然而長期及嚴謹的措施,可能令市民帶來負面的心理影響。政府可參考不同持份者的意見,改善社交措施的細節,如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葉兆輝建議政府盡快重開康文及休閒設施,如泳灘僅下午關閉,讓長者可持續晨泳,以及准許跨家庭聚會等,在防疫與市民日常生活間取得平衡,減少市民因欠缺社交生活而產生負面心理影響。

社福機構:支援者

社福機構可以支援者角色,改善市民於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社交距離限制下不少非必要的處所關閉或維持有限度服務,有心理健康需要的市民或失去求助途徑。現今網絡科技發達下,社工可透過社交網站等,為市民提供協調及支援服務。如香港青少年服務處成立的網上社工團體「一微^_^米網上青年支援隊」指出,團體疫情下善用原有網上渠道,透過不同網絡平台,保持與年輕人連繫並給予陪伴、支援,協助有需要的年輕人改善心理健康。

市民:參與者

市民可以參與者角色,改善家人或鄰里於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社交距離措拖下,跨家庭聚會被禁止,不少市民缺乏社交生活,亦可能因疫情資訊感到不安。以獨居長者為例,輔導服務生命熱線執行總監吳志崑指出,家人關懷對長者心理而言十分重要。市民可以參與者角色,多主動關心身邊人,如為家人以及鄰里提供關懷與協助等,透過互助共同改善心理健康。

專家學者:資源供應者

專家學者以資源供應者角色,改善市民於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疫情為市民帶來情緒影響,如在家工作、網課的措施下,家人留家共處時間因而大增,亦易生衝突。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於2022年3月為小學生免費推出一項為期6周活動項目,透過設計不同小挑戰,期望小學生可學習新事物並獲取新生活體驗,同時培養好品格,以及藉以增加親子時間改善情緒等。專家學者可借其專業知識,為市民設計不同活動等,從而協助改善市民心理健康。

顧問老師:鄧婉君老師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通通識 第750期]

更多教育
摘星拆解:俄烏戰爭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明報專訊】新聞資料 俄羅斯總統普京2022年2月底下令軍隊在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俄烏之間的戰爭隨即爆發。從2014年克里米亞... 詳情
議題close-up:康健服裝
【明報專訊】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統計處推算本港長者人口將由2021年佔整體人口比例約20%,增至2069年的38.4%,意味香港對安老服務... 詳情
生活看通識:中醫藥
【明報專訊】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稱,中醫藥於第五波新冠疫情充分發揮優勢及作用,政府已經或將陸續分發逾100萬盒「連花清瘟膠囊」等3種中成藥,... 詳情
觀點與角度:港鐵「可加可減」機制應否調整
【明報專訊】港鐵是香港人最常用的公共交通工具,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擁有,香港政府佔有該公司約75%的權益。現時港鐵設俗稱「可加可減」的... 詳情
觀點與角度:參考答案
【明報專訊】.網上工作紙內容 .學習題目:公共交通政策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 .學習範圍:交通政策、公眾利益、維持或改善生...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