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生首批認可27校 多英美名校 未見內地
【明報專訊】立法會去年通過《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容許指定院校畢業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工作5年後免試註冊,當局曾指約有100間認可院校,昨日公布首批27間院校,多間為英美名校如牛津及耶魯,在評級機構排名前列,暫未見內地院校;有特別註冊委員會成員指名單與排名無關,將考慮課程內容是否與本港大學相符,食衛局指難估申請來港人數,爭取6月公布第二批名單。有立法會議員指本地醫生工作辛苦,料來港人數有限,惟可吸引年輕港人回流。
外地醫生在認可醫學院畢業及在當地註冊,在新例下在港公營機構滿5年可免試正式註冊,政府去年成立設於醫委會轄下的特別註冊委員會,負責訂定認可名單。食衛局長陳肇始曾稱名單上院校數目大致定於100間左右,將分批公布。
亞洲暫只有新加坡國立大學
昨日公布首批27間認可院校中,美國院校佔15間,英國有6間,亞洲則只有新加坡國立大學(見表)。名單上多校在不同國際排名榜排前列,如英國牛津大學在醫科分別排世界第二和第一,英國劍橋大學分別排第四和第五;而本港中文大學分別排第29和49,香港大學則排40和30。這批名單將於明天(29日)刊憲、同日生效,並於5月4日提交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的程序。
林哲玄:工作辛苦吸引力有限 未有內地院校感失望
醫療衛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表示,27間院校屬世界頂尖學府,惟本港公營醫療系統工作辛苦,相信對相關醫生來港工作吸引力有限,但認為會有年輕、剛畢業或希望回港與家人共聚的醫生藉此回港,認為部分人回流已經收效,長遠仍需改善本港醫生工作環境。他指出,美國醫科制度與香港有較大分別,而當地部分排名高的學校又未有上榜,並對未見內地院校感失望,指北大清華等均名列前茅。
特別註冊委員會成員陳永佳解釋,委員會將不同院校的課程與港大及中大醫學院作比對,將課程相符者列入名單,與國際排名無關。對於未有內地院校,他稱仍在審視不同學校資格,日後將有新一批名單,形容「陸續有來」。至於名單近半為美國院校,當地制度上需先取學士學位再讀醫科,他指名單會隨委員會審視結果調整,首批名單比例不能作準,重申院校課程內容最重要,「學生在學期間學了什麼重要過一開始怎樣揀學生」,至於會有多少人申請來港,他認為「問得太早」,暫未有預計數字。
特別註冊委員:無關排名
本報昨向食衛局查詢預計來港人數,當局回覆指由於涉及不少法例以外的因素,包括該醫生或醫科生的個人考量、公營機構招聘結果,以及執業試成績等,難以就短期內循此途徑來港執業醫生數目作預測,惟相信長遠有助增加本港整體醫生人手。
食衛局難料申請數 爭6月公布第二批
當局稱,特別註冊委員會正積極推進其他課程評審工作,爭取在6月內公布第二批名單,預計本年內可公布完整名單。當局稱,港府各地經貿辦一直宣傳新例,得知部分港人醫學組織及留學生組織歡迎新途徑,認為有助吸引當地港人醫生回流,亦有當地港人表明有意循新途徑回港執業。
特首林鄭月娥昨表示,公布名單為引進非本地培訓醫生邁出重要一步。立法會議員張宇人認為名單「早出好過遲出」,稱現時制度仍然太多限制,指新例容許認可院校畢業生來港,又未註明允許其教職員來港,將建議來屆政府再修例進一步放寬限制。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