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全球化退潮 新通脹時代來臨
歐美通脹升至數十年高位之際,全球央行組織國際清算銀行(BIS)行長卡斯滕斯(Agustin Carstens)上周警告,全球化正在退卻,全球供應鏈和其他保持低物價的因素正在減弱,發達經濟體近幾十年享受的低通脹時代可能告終,目前正處於「新通脹時代」(new inflationary era)的風口浪尖。他預期通脹可能不會回到疫情前的水平,物價上漲的壓力將為各國央行帶來長期困擾,隨茈D要央行紛紛收緊貨幣政策以遏抑通脹,消費者可能面臨痛苦的適應階段。
卡斯滕斯指出,歐美等地的物價上漲壓力C升,反映經濟已走出新冠疫情的惡劣時期,不過[象顯示,消費者和企業的物價預期,正脫離歷史低位。他說,隨茈禶~將上漲的營運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而工人又要求更高的工資以抵消蠶食其收入增長的通脹壓力,不斷上升的通脹預期,將導致通脹進一步加劇,工資與物價螺旋式上漲(wage-price spiral)的風險增加。
卡斯滕斯指出,在發達經濟體,社會一整代人,包括企業經理、工人及消費者,從未經歷過顯著通脹,現在開始感受到物價迅速上漲不止是歷史書內容。
過去數十年來,世界大部分地區的貿易自由流動,發展中國家的廉價人力成本,為富裕國家帶來各式廉價商品。西方企業得以保持較低的經營成本,令利潤增加。物價升幅亦長期保持較低水平,帶來穩定的經濟發展。
不過近年隨荈T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戰及關稅等貿易壁壘增加,美國為首的一些發達經濟體近年鼓吹產業回流,加上俄烏危機對貿易造成嚴重衝擊,令新冠疫情過後出現的供應鏈壓力進一步增大。俄烏地區出口的糧食、能源及其他大宗商品大減,進一步增加通脹壓力。
企業正重新審視全球價值鏈
卡斯滕斯指出,地緣政局的變化、新冠疫情期間各國央行及政府推出的寬鬆貨幣政策及慷慨的財政支援助長物價暴漲,加上全球化等過去數十年令通脹保持在極低水平的因素退卻,企業正重新審視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指產品及服務在生產及銷售過程中,使產品增值的階段)所涉及的風險。
經合組織(OECD)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30個最發達經濟體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在2月以7.7%的年增長率上漲,是1990年12月以來最高。相比下,2021年2月的CPI年增長率只有1.7%。
卡斯滕斯說,近60%的發達經濟體通脹率超過5%,是1980年代以來最高的比例。與此同時,超過一半的新興經濟體通脹率超過7%。
卡斯滕斯預期,推動通脹上升的力量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各國央行需調整貨幣政策,沒有人願意重蹈1970年代的覆轍,當時發達經濟體受到持續高通脹的打擊。英國、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南非和韓國等央行已開始提高利率,應對通脹。
卡斯滕斯表示,適應更高的利率並不容易,因為家庭、企業、投資者和政府「過於習慣低利率和寬鬆的金融條件」,導致私人和公共債務處於歷史高位。他指出,要制定政策使通脹向更正常的水平過渡將是一項挑戰,在此過程中須對貨幣政策可實現的目標設定符合現實的預期。
BIS籲各國應加強經濟生產力改革
卡斯滕斯呼籲各國央行及政府不要依靠貨幣政策及財政刺激措施來支撐經濟增長,而是應該推行加強經濟生產力的結構性改革。他認為目前面臨的很多經濟挑戰,源於長期對供應問題的忽視,而央行的政策超出了它們的本分,現在正是修正的時候。
資料來源: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
經合組織(OECD)、Seeking Al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