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小麥僅1成入口
本地麵包價未受戰火影響
【明報專訊】隨着俄烏戰事持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警告一場糧食危機迫在眉睫,大宗商品市場的小麥價格在過去兩周上升五成。記者在大溫超商走訪發現,麵粉、烘焙品價格經上一輪加價後,目前暫時保持穩定。省府向本報表示,加拿大市場上九成小麥由國內供給,未來將強化本土食品產銷體系,擺脫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免受國際通脹影響。
除了造成不計其數的平民傷亡,俄烏戰火還切斷當地的穀物生產、出口及化肥供應,加劇了疫情以來本就愈演愈烈的食品價格通脹。
戰前,全球有約四分之一的穀物由被譽為「世界糧倉」的俄烏供應,其中,兩國出口的小麥佔全球小麥總出口量的近三成,主要供應中東及如埃及、利比亞等北非市場。戰爭爆發後,商品市場的小麥價格已上漲約50%,升勢為60年來最劇烈,令麵包、麵條等小麥製品面臨漲價壓力。
這場糧食短缺危機是否已延燒至加國?記者昨日從本地數家餐廳、麵包坊了解到,自上月底俄國入侵烏克蘭,大溫米、麵、烘焙品價格暫未出現明顯漲幅,目前看到的上漲仍是全球疫情導致的通脹及供應鏈阻塞所致。
頤東大酒樓指出,麵粉的進貨價格自疫情後就已不斷上漲,漲幅在20%至30%之間,近半個月則未注意到有特別的波動;不過,若戰火不止,未來勢必會再加價。至於是否相應調漲了菜品定價,東主Maria無奈地表示,「我們從去年到現在都不曾調價。」
白玉蘭麵家、快樂小羊火鍋餐廳均稱,沒有感受到戰爭抬升了麵粉等主食成本,但對未來小麥、玉米製品價格走勢均持悲觀預期。此外,Maxim's Bakery店員表示,上一次給烘焙品漲價還是在3個月之前,主要由通脹導致,暫時沒有進一步提價的打算,會再依形勢作出應變。
加拿大統計局(Statistics Canada)上月16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1月,國內烘焙品價格按年上漲了7.4%,較6.5%的一般食品通脹率高出近一個百分點,而反映俄烏戰爭影響的最新通脹數據仍有待下月揭曉。
大溫超市麵粉、麵包、吐司、蛋糕等穀製品昨日的價格與兩周前無顯著區別。位於鐵道鎮的Superstore內,多位市民表示,過去一年幾乎所有商品都在變貴,「穀物可能反而是漲幅最小的」,猜測是由於加拿大可在很大程度上自給自足,不依賴俄烏供應。
昨日下午,家住本那比的Paul正將兩袋吐司放入購物籃內,當被問及是否留意到麵包在漲價時,他帶點激動說﹕「如果還不知道每樣食品都在漲價,那一定是瘋了!瘋了!通脹從未停止,還將愈加惡化。我沒有應對辦法,只能少買。」
卑詩農業、食物及漁業廳發言人湯森(Dave Townsend)向本報表示,本省支持聯邦政府及在世界各地的貿易伙伴制裁俄羅斯政府的決定。「我們將持續關注這場人道危機的演變及烏克蘭人民的處境,同時監測卑詩所受到的財政影響」。湯森說﹕「情況總是充滿不確定性,無論是疫情造成的打擊、供應鏈中斷,抑或是其他可能會影響未來經濟前景的省級、本國乃至全球性事件。」
湯森坦言,正在發生的食品價格上漲,對於卑詩省民以及全加拿大居民而言都極具挑戰性,「為了鞏固糧食安全、穩定糧食價格,省府一直透過『Grow BC, Feed BC, and Buy BC』項目,為農民、牧場主及生產商拓寬產銷渠道。」湯森指出,省府將強化省內食品生產系統,在危機中繼續保證糧食供給,令卑詩免受全球通脹的影響。他又透露,加拿大市場上高達90%的小麥是由沙省、阿省、緬省生產,年均產量超過2500萬噸。
另外,卑詩省Peace River的農戶自上世紀初以來,一直種植穀物及油料作物,2015年至2020年間,年均產量穩定保持在5萬噸至14萬噸之間。
湯森又說﹕「正如在過去兩年中所展示的那樣,卑詩省經濟極具彈性,經受住了新冠疫情的考驗。展望未來,我們仍對本省農業充滿信心。」
此外,湯森亦提到,作為經濟復蘇計劃——「更強大的卑詩省(Stronger BC)」的一部分,省府將很快推出一項「貿易多元化戰略」,旨在擺脫對單一市場的過度依賴,抵抗可能出現的價格震盪。
Dong Hua Wang, Local Journalism Initiative Repo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