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瀾島荒屋「海事信號旗」重見天日 團體促古蹟辦納評級 海事處:正考慮處理方法
【明報專訊】為船舶提供導航的橫瀾燈塔於2000年列為法定古蹟,保育組織「香港行跡」去年9月接到市民通知,在橫瀾島上發現一間儲物室,內藏數十幅旗幟,懷疑是昔日配合燈塔使用的國際海事信號旗,經翻查歷史檔案後發現,儲物室旁的空地是已拆卸的旗杆遺址,認為極具歷史價值,應與燈塔一併保育,促古蹟辦全面調查及研究島上建築並作評級。負責管理燈塔的海事處表示正考慮處理方法。
明報記者 馬耀森
數十幅旗藏路邊儲物室
距燈塔60米
古蹟辦回覆查詢時表示,去年10月收到查詢,指從網絡照片發現在橫瀾島上的儲物室可能保留有「海事信號旗」,古蹟辦當時已將查詢轉交海事處跟進。海事處發言人表示,根據香港行跡提供的資料,在海事處曾使用過的廢棄建築物內發現一些信號旗,正考慮處理方法。
根據香港行跡提供的照片,有關儲物室與燈塔相距約60米,隱沒於路旁草叢,由於日久失修,殘破不堪,室內天花露出鋼筋。儲物室面積約數十平方呎,儲物櫃中放有數十幅旗幟,相信是國際海事信號旗(international maritime signal flags),於18世紀已通用於海事溝通系統,以不同旗號表達特定意思,讓船在一定距離下也能溝通。
儲物室疑與燈塔同期建成
旗杆已拆
香港行跡翻查政府檔案處資料,發現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於1894年繪製的圖則,已顯示島上的燈塔及其他設施,包括儲物室及旁邊的信號旗杆,相信與燈塔同期建成。至於旗杆何時停用,香港行跡創辦人林曉欣表示,翻查文獻未有紀錄,但1951年的英國皇家海軍地圖顯示信號旗杆仍然存在。她估計信號旗杆及儲物室後來停用,旗杆被拆卸,儲物室保留下來,而後來古蹟辦僅將燈塔列為法定古蹟。
香港行跡:若不保育或被珖囓
林曉欣認為旗杆已被拆卸,難以實體保育,但儲物室仍然存在,當局可以重新整理過去的紀錄,向公眾呈現更完整的橫瀾島歷史,並透過評級,保護現存文物。她又說,古蹟辦過去評級主要以建築物為單位,但本港仍有不少具保育價值的文物,例如界石、古道等,認為古蹟辦應檢視現有評級制度是否與時並進。她說,若今次發現不被保育或記錄,將來或會被破壞,最終永遠消失。
古蹟辦資料顯示,橫瀾燈塔於1893年由中國海關興建,並於同年5月9日啟用,最初由上海的中國海關管理。隨虓s界於1898年租借予英國,燈塔於1901年1月1日交由香港政府接管,至1952年,英國皇家海軍於橫瀾島設置海岸觀察站,亦在島上設置雷達探測及派觀測員留守。古蹟辦表示,橫瀾燈塔是橫瀾島上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由海事處負責管理,燈塔於1989年自動化後,島上其他功能的建築物已停用。政府曾安排古諮會委員實地考察,經諮詢委員會後,於2000年將燈塔列為法定古蹟,以彰顯其特別重要的文物價值。
(城市保育)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