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1.10
    星期一

公民點對點:參考答案

[2022.01.10] 發表

【明報專訊】(1) B

(2) D

(3)˙家庭住戶續升

從圖表數據可見,本港的家庭住戶數目呈上升趨勢,2014年香港家庭住戶為243.24萬戶,隨後持續上升至2021年的269.52萬戶,8年間升幅達10.8%,反映社會的住屋需求增加。

˙劣居戶增

從圖表數據可見,2014年香港居住環境欠佳的家庭住戶數目為10.56萬,佔同期全港家庭住戶比例約4.3%,其後上升至2021年的12.71萬戶,是2014年以來最高,佔全港家庭住戶比例亦升至約4.7%,兩者均呈上升趨勢,反映本港住戶居住環境欠佳問題惡化。

(4)˙增設過渡屋

政府短期可增設過渡房屋以解決港人的住屋問題。根據資料,2021年香港有12.71萬戶居於環境欠佳的住所,當中有9.22萬戶居於劏房,嚴重影響其生活素質。雖然政府表示未來10年可建約33萬伙公營房屋,惟當中只有三分之一可於首5年落成,可見短期內公營房屋需求極大。雖然政府已規劃約1.6萬伙過渡房屋供合資格的市民申請,惟只有1317伙為已落成項目,對基層市民的房屋需求而言屬杯水車薪。覓地建屋需時,為解決上述的迫切問題,政府可透過借出更多閒置土地、政府建築物等,供社企申請以興建或改建成過渡房屋,以及增加酒店和賓館用作過渡房屋的資助額等,以增加過度房屋供應,解決基層市民住屋的迫切需要。

˙鼓勵發展私人居屋

長遠而言,建議政府增加更多可負擔的自置居所協助市民完成置業階梯。樓價高昂是港人置業難的主因,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的報告指出,2020年香港住宅樓價中位數為家庭入息中位數的20.7倍,相當於港人要不吃不喝20.7年才能置業。基層市民難以負擔高昂樓價,令住屋需求更依賴公屋供應。然而,港府財政以量入為出為原則,難以單靠投放資源興建公屋解決住屋問題。為解決前述問題,根據資料,有發展商計劃推出私人資助房屋項目,以市價約五至六折出售,助市民置業。運房局長陳帆稱未有其他發展商提出類似構思。政府可與發展商合作,並提供政策支援、補貼或優惠等方式鼓勵私人發展商發展更多較市價便宜的單位,供合符入息資格、首次置業的市民申請,長遠完善置業階梯,改善港人的住屋問題。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16期]

更多教育
知識寶庫:中國外交博弈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北京冬奧和冬殘奧分別於2022年2月和3月揭幕。美國政府12月6日正式宣布,將外交抵制北京冬奧及冬殘奧會,不會派... 詳情
大開眼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CPTPP)
【明報專訊】原由美國主導的經貿協定《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因美國於2017年退出,餘下10國與加拿大重新達成共識後命名為《全面與... 詳情
圖看議題:香港總人口跌
【明報專訊】政府統計處2021年8月公布的年中香港人口臨時數字,本港連續兩年錄得人口負增長。其中2020年中至2021年中共有8.92萬名香... 詳情
新聞解碼:灣仔「海岸堤階」
【明報專訊】維港兩岸景色優美,現時岸邊平地大多發展成海濱長廊及公園,供市民在岸邊休憩。在2021年底,維港海濱部分路段開始採用無欄杆設計,讓... 詳情
【明報專訊】1. 不規則 2. 海浪 3. 繫上牽繩 4. 草地 5. 滑道 6. 跳水 7. 游泳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