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今日:基層出身後來居上 衝線後還有馬拉松
【明報專訊】20年後。李奇光約我們在伊利沙伯醫院等候。憑一幀20年前的照片,我和攝影師站在醫院大門前尋人。人來人往,一個穿深藍色Polo衫、運動褲、Nike波鞋、背茼璊s背包的高大男子,跑過來靦腆說了聲「抱歉,遲來了一點點」。我們始發現,20年前報紙上那個長滿青春痘的「綜援狀元」,早已脫胎換骨。
父親患癌早逝 發憤成好醫生
換上白袍,當年身材稍胖,如今卻清瘦保養得宜,李奇光笑說:「以前除了讀書,什麼都不介意。現在不行了,年紀大,要做運動keep鵅C」他酷愛行山、旅行,剛在屋苑會所泳池學會游泳,因為挑戰自己?非也,「因為會所有泳池,不懂游泳好浪費,哈哈」。現任職心胸外科副顧問醫生的他,總算兌現了當年「綜援狀元」的豪言「出人頭地」,他帶我們走醫院堛瑪鴗蔚ョA換上醫生工作服。周末當值醫生聽到他要受訪,笑稱要「爆料」:「李醫生好好的,好細心,手術技術又高超,病人很喜歡他。(你知道他以前是狀元嗎?)當然知道,好出名,我少他一條A!」
翻看2002年報道,李奇光「綜援狀元」的「奮鬥」故事,確實家喻戶曉。當年他是觀塘瑪利諾書院和觀塘區內有史以來首位十優狀元,父親患癌早逝,母親靠綜援養活他和妹妹。家教甚嚴的他,自小學起年年考第一,當年放榜後他接受訪問說,父親因癌症過世,深感公院資源不足又拖症,發憤要成為一名有醫德、收費便宜的好醫生。
20年後,他聽到當年的豪言壯語,有點尷尬。問他:「你覺得自己現在是一位好醫生嗎?」他怔了一怔:「我希望自己是。拖不拖症很難說,以前小朋友這樣說,但我盡力做好自己,有不少醫生已經轉投私家醫生,不是說他們不好,但我仍然希望留在公立醫院體制,服務更多負擔不到的人。」
當年為做醫生, 李奇光早在中四已經定下會考十優的目標,在書桌前貼有「為十優而戰,努力、奮鬥!」的勉勵語句。今天講起放榜,當日的激動,他仍然歷歷在目。
放榜日又遲到 早知有機10A
時間回到2002年放榜日,當日李奇光又是遲到。他心情緊張走在觀塘的小山坡上, 同學已經拿到成績單,他才慢慢踏入校門。還未到達課室,身邊的同學和老師已經紛紛恭喜他,他接過手上十優的成績單,內斂的他奪門而出,跑下樓梯,向站在校門的母親大喊一句:「阿媽,我得鱁捸I」
「當時其實早就計算過,很大機會拿到10A。因為每科也有九成機會奪A,10科乘10次方,機率是非常大的。」曾是奧數隊的他笑稱。十優狀元受傳媒追訪,他也不例外,但身邊同學並不知道他的家庭背景,「當年不太想讓別人知道家境,可能因為自卑,不想太突出。拿到成績表時,記者問我爸爸在哪堙H我也是答,他上班了」。旁邊的母親覺得遮遮掩掩不是辦法,終向記者透露實情,「記者後來才回來訪問我,可能覺得我的故事夠戲劇性」。
當年他被大量傳媒追訪,甚至拿茼阪Z單走到父親靈位拜祭,他默然說:「其實也是傳媒要求我們去。」「不過這段經歷讓我學習很多,怎樣去應對傳媒、電視台拍片的流程,這些經歷是很特別的。2008年有份做奧運火炬手,其實也是『狀元』帶給我。」
奪十優後迷失 大學瀕合格邊緣
狀元做醫生,X,好合理,典型成功階梯的故事?原來狀元真正的故事,是在十優之後開始。當年他用盡精力讀書,奪得十優後,疲態盡現。「考完會考後,有一段時間很迷失」,「好像跑步衝了線一樣,再跑心態也不一樣了;像運動員奪得金牌後,對,我仍然有比賽,但那些只是錦標賽。心態已經不一樣了」。
他形容會考是人生讀書的巔峰。2003年,他獲「拔尖」入讀香港大學醫學院的學生(當年「中六生優先取錄辦法」予會考成績優異者直接入讀大學),環觀身邊幾乎全都是10優9優的頂尖學生,人人讀書也厲害,高處不勝寒,但為什麼而讀?一時間,他也想不通。「有些同學以前成績很好,讀醫後卻不及格,又或者發現原來對醫科沒有興趣,他們接受不到,有些就轉走了(那你呢?)我接受到,因為最大目標已經達成了(十優)。」說罷他靦腆一笑,坦承大學讀書不及中學時專心,臨到考試才溫書,幸好底子好,在及格線上低空漂浮,「現在回想,當時確實可以更努力,但沒有辦法,唯有這樣」。
他說,貧窮大抵有個好處,「窮最大優點是,你資源雖然比別人少,但誘惑自然少。中學畢業前,我從未去過戲院和卡拉OK,每年暑假無所事事,就把教科書全看遍,開學後老師教的我全都懂了」。小學時,誘惑更少,他被選拔參加奧數隊,無所事事就操數,如入無人之境,「所以至中學開始有少少誘惑,數學成績也不及以前好,入不到奧數隊了。升到大學,哇,打機,更唔掂!」
文•袁志敏
圖•賴俊傑、資料圖片、新華社
[星笈中文 第0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