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壘再入奧 新手觀戰靠數據入門 賽制複雜耗時礙普及 港將趙嗣淦冀乘東奧熱潮推廣
【明報專訊】男棒女壘,一個近屆奧運「彈入彈出」的項目,直至2028年洛杉磯奧運,已合共三度「入奧」。原因之一,或者是賽制過於複雜,較難在全球普及,屬香港職業土炮棒球手第一人的趙嗣淦也笑稱,動輒數小時的賽事「都幾悶」,但亦希望乘東京奧運熱潮推廣自家專項,在此先向讀者「過幾招」分享新手觀賽竅門。
5年前,港產片《點五步》在港掀起短暫「棒球熱」,同年國際奧委會亦宣布棒球及壘球,今屆終於回歸奧運舞台。棒球早在1904年奧運列作非正式項目,往後84年間共7次列示範項目,直至1992年「坐正」成為正式賽事,然而卻似在奧運大家庭中成為「排擠對象」,在2012年奧運被剔除,相隔兩屆在東京回歸,但3年後的巴黎再次無得留低。2028年奧運落戶洛杉磯,於此美國職棒大聯盟(MLB)球隊道奇及天使的「地頭」,10屆內第三度「入奧」。
「彈出彈入」 非奧運常設項目
國際奧委會對棒球「十五十六」,或因和不少港人一樣,對它熟悉又陌生。相信即使未打過棒球,亦從漫畫、日劇有所耳聞,MLB更是美國四大職業運動之一,球迷數量和吸金能力不容忽視。港將趙嗣淦(阿淦)卻不諱言自已較少追看MLB直播,理解大眾的想法:「比賽可長達4小時,若不熟悉棒球,見球賽進行一會又換上另一批人,其實都幾悶。」
捕手投手個性有別 一凹一凸補長短
阿淦表示,只憑文字較難解釋賽制,但配合比賽畫面評述東奧,自信能助觀眾理解,又建議借助數據理解戰G:「現代棒球的比賽數據全面,新手可先看兩項。打擊率愈高,即擊球成功愈多次,達3成算是很好。防禦率反映投手每9局的平均失分,數字自然愈低愈好。」阿淦表示,之後可看球員領先和受壓時,發揮是否穩定,再進一步是觀察「球品」,因為球賽碰撞難免,從球員的反應可略知其個性。而球員負責的崗位往往配合性格,譬如屬球隊指揮官的捕手,多數沉實冷靜,具備良好溝通能力,以便比賽時下達指令。野手較少在鎂光燈下長期受壓,但關鍵時刻「交到功課」。擔任投手的阿淦則自言「很衝」、殺氣重,但大膽和好勝心派上用場;他又慶幸,與港隊隊長兼捕手譚浩賢性格一凹一凸,多年來在賽場合作無間、互補不足。
男女體格有別 分家增觀賞性
此項目另一獨特之處是「男女有別」,在奧運和世界大賽均是男性打棒球,女性打壘球。壘球比棒球遲一屆「入奧」,但自此成命運共同體,奧運官方亦將兩者列作同一大項。兩者比賽流程大致相同,但壘球場地較小,投球距離是棒球的三分之二,用球較大及重,只准下手投球。阿淦解釋,「男棒女壘」是配合體格差異,現時主力教練工作的他解釋,男生發育階段後,大多能處理棒球的60呎6吋投球距離,女球員多加操練仍可做到,但普遍而言較吃力。他表示美國、澳洲的女子壘球隊水平高,強調棒壘球「分家」並非歧視,而是增加賽事觀賞性:「壘球距離短、速度快,整體而言我認為更刺激;棒球則較能展示球員的身體質素,如飛撲姿勢。」
記者:黃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