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區傑棠續為站名題字 宋皇臺專用宋代行書
【明報專訊】港鐵月台牆身以書法大字書寫的站名為港人熟悉,這些墨寶不但伴隨乘客候車20多年,近年更成為各地旅客慕名而來的「打卡」景點。這些書法均出自港鐵退休建築師、墨寶書法家區傑棠之手,2006年已移居加拿大的區傑棠視港鐵站名題字為己任,「退休好耐,但書法不會退休」,願繼續義務為站名題字,而即將於下周日(27日)投入服務的屯馬線土瓜灣站和宋皇臺站,便是其墨寶的最新「展覽館」。
行書難學求完美 2013年起練寫兩新站名
區傑棠移民前受訪曾被問及日後新線車站仍會不會題字,他當時笑言可透過電郵把書法傳送回港。果然,他筆下的「土瓜灣」和「宋皇臺」正是以此方式呈現於乘客眼前。驟看兩站名的書法風格跟其他站無大分別,但區傑棠透露,今次處理手法跟過往有很大差異,以港島線為例,其採用的書體為楷書,於唐代盛行,今次則採宋代流行的行書。他又說,港島線各站墨寶形態不同,是為了在港鐵落成初期加添識別各站的大標記,讓乘客「記得落車」,但宋皇臺一帶發掘了大規模宋朝古蹟,在此歷史背景下配合當時最流行且較嚴肅的書體,可深化這區的歷史感。
雖然已為港鐵揮毫多年,區傑棠坦言行書是眾多書體中最難學好,縱使較能表達書法家的性情,卻「不能騙人」。他為求完美,早於2013年開始練寫兩站之名,其中筆畫密集的「宋皇臺」頗難書寫, 「對我來說寫到個『宋』字跟『皇臺』的空間、重量有對比才算及格,結果寫了無數次才成功」。至於大眾對「土瓜灣」的「土」字何解有一點的迷思,原作者親自解說:「古字的『土』字最早是有一點的,但印刷術發明後在印刷上有困難,故倒不如刪走。」他續稱,在書法上很難寫到絕對平衡,其中一筆移位便變得不好看,加一點可彌補字的平衡。
移民退休仍願義務題字
從業餘愛好到現在開班授徒,7歲起每日寫書法的區傑棠認為文字線條富有動感,「每一筆都很耐人尋味」,而且過程中不同突破為他帶來滿足感,「唔寫就睡不荂v,他笑言,「聽到學生說港鐵月台是我(區傑棠)的書法博物館時,感到飄飄然」。由1985年首幅書法坐落金鐘站,到兩個新站繼續出現其筆[,區仍不言休:「通常書法家較長壽,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