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檢查評估填補醫生短缺 關節炎輪候診症縮短至4個月
【明報專訊】全港約有逾2萬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該病症會引致關節疼痛、腫脹,如不治療,關節會於病發後數月被侵蝕。醫管局港島西醫院聯網研究顯示,風濕科專科護士診所對穩定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病情管理,並不遜色於專科醫生診所。該聯網推出「綜合模式專科門診」服務,先由護士評估及安排檢查,類風濕關節炎病人首次求醫的輪候時間由平均兩年縮至4個月。
瑪麗醫院內科部主管劉澤星表示,類風濕關節炎是自身免疫系統異常而出現的慢性炎症關節疾病,病發率為0.35%,推算全港有逾2萬名患者。他指炎症可影響全身不同關節,有腫脹、疼痛等病徵,起H時會「晨僵」,刷牙都受影響。若沒有適切治療,關節會於病發後數月被侵蝕,「像被K爛的^,點補都補唔番」。
如常驗血照X光
可及早穩定病情
本港風濕病科專科醫生較少,為紓緩醫生人手壓力及縮減輪候時間,港島西醫院聯網約於2017年起,對比風濕科專科護士和專科醫生為穩定患者病情管理的成效。參與研究的葛量洪醫院風濕及臨H免疫科資深護師郭雪琪表示,280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參與為期兩年研究,各一半患者接受護士或醫生診治,最終267人完成。
結果顯示,兩組別均有92%患者的病情維持穩定;行樓梯、洗手等日常生活的健康評估,兩組變化不大,但護士診所的患者相對平穩。病人對護士診所的整體滿意度逾九成,較醫生診所的接近八成高。郭指,護士會花多點時間與病人分析關節痛成因等,教育病人於日常生活避免過度勞損。
護士醫生診斷共識達97%
港島西聯網於2018/19年度推行綜合模式專科門診,服務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醫生接獲疑似患者轉介信後,會篩查合適個案,交予護士診所於兩三周內進行驗血、X光等檢查,如評估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加快見醫生,患者平均輪候時間由兩年減至4個月。數據亦顯示護士與醫生確診分類的共識相當一致,準繩度達97%。
劉澤星指,患者見醫生前接受檢查,醫生可根據報告即時決定治療方案。綜合門診患者每4個月覆診一次,交替見醫生及護士,如病情惡化,會改為醫生跟進及改藥。
60多歲的區太患有類風濕關節炎逾20年,首四五年未能得到適切治療,關節變形及難以自理,「心情低落,成日喊」,至2004年到瑪麗醫院求診,病情改善。區太參與上述研究,由護士跟進病情,如常檢查,認為護士與醫生診所「分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