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不宜接種新冠疫苗
近來的熱門話題,非新冠疫苗莫屬:「打鱁w未」已取代了「食鰶漸慼v,成為最常用的問候語。朋友見面,隔茪f罩閒談,總離不開新冠疫苗:要不要接種,選科興還是復必泰,哪款較少副作用等已成了日常話題。兩星期前我剛接種了第一劑疫苗,感覺良好,當天下午便收到世侄小馬的電話,問他現正懷孕兩個月的妻子應否接種新冠疫苗。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孕婦是否接種新冠疫苗的合適人選,的確是一個傷腦筋的問題。孕婦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病情會比一般人來得嚴重,胎兒也有早產的危險,應是疫苗的頭號保護對象;可是由於數據不足,醫學界還未掌握到疫苗對孕婦和胎兒的效用和安全度,世界衛生組織也不贊成給孕婦接種新冠疫苗。
多少年來,醫學界在孕婦用藥方面曾經碰了不少釘子,有些甚至演變成慘劇。主要原因是胎兒的身體組織和器官,正在發育成形的階段,特別容易受外來因素,包括病毒感染、藥物、酒精等影響而致畸形或功能障礙。因此世衛及許多管理藥物的當局,對處理孕婦使用新開發藥物時都存有戒心和小心翼翼。
暢銷孕吐藥 致過萬嬰兒畸形
發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沙利度胺(Thalidomide)慘劇,是媽媽吃藥、胎兒受難的典型例子。沙利度胺本來由瑞士施巴(ClBA)藥廠率先研發,後來轉讓了給前西德的格蘭泰(Chemie Gr▋enthal)藥廠,原是作為鎮靜劑之用,後來發覺它對治療孕婦早期的晨早惡心嘔吐(morning sickness)療效顯著,而且似乎十分安全,沒有什麼不良副作用。藥物面世後馬上大行其道,在歐洲(包括英國)、澳洲和日本都賣個滿堂紅,暢銷全球共49個國家;有些國家甚至容許藥房毋須醫生處方出售。可是在美國卻沒有市場,這是由於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鑑於有報告指稱,有長期服用沙利度胺的病人四肢神經受損,多次拒絕了沙利度胺在美國出售或使用的申請。
沙利度胺在美國以外的世界各地流行,過不了多久,不同地方的醫生便觀察到曾服此藥的孕婦,生下的孩子較多患上先天畸形,尤其是「海豹肢症」(phocomelia,即短肢畸形)。由於當年資訊不全面,加上醫學界對胎兒醫學的認識不深,並未覺察到沙利度胺和「海豹肢症」的因果關係。一直要到1961年,有兩名醫生在《刺血針》醫學期刊報道了兩者的關連,醫學界才如夢初醒。之後陸續有報道,沙利度胺不但和「海豹肢症」有關,亦會導致腦神經變異、視力不全、耳畸形、心臟結構異常等先天疾病。
此外,服用沙利度胺會增加孕婦流產的風險。當時估計,全世界各地至少1萬名嬰兒因為母親服用沙利度胺患上「海豹肢症」,反觀禁用沙利度胺的美國,卻一例個案也沒有。
無可避免地,事件引發許多訴訟,有關企業,包括格蘭泰藥廠和其他國家的承製商,要付出巨額賠償,但金錢的補貼,遠遠未能彌補患嬰的終生痛苦。事件給製藥業和醫學界帶來很大的教訓和警惕,研發藥物,未有足夠的研究數據,或只憑非孕婦人士身上獲取的數據,不會推薦給孕婦使用,就是這原因,今天許多藥物的說明書,都印上「孕婦不宜」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