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關鍵詞:「香港。字典」創立者:意想不到的字詞新意思
【明報專訊】「香港。字典」的創立者水柴靈(柴仔)現正參與本地某個義教計劃。曾在網媒撰文的他,喜歡以特別角度呈現日常生活細節。在柴仔眼中,每個字詞,都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意思。
發掘生活細節 記錄有趣詞語
柴仔向來喜歡以有趣角度發掘生活細節,有次他乘港鐵,空蕩蕩的車廂逐漸擠滿乘客,便以此入題,特寫乘客「選擇座位」的畫面:第一個乘客坐一側,後來的乘客坐另一側,第三人坐中間,人流慢慢填滿一整排座位。「這個意象每天都出現,人每天都會做決定,選擇坐哪個座位。畫面看似簡單,但背後反映很多文化,如香港人可能傾向與身邊人保持距離的生活態度?我就是喜歡把話說出來。」
柴仔在說話、文字間看出廣東話的有趣之處,部分字詞差之毫釐,意思卻大為不同,如「兄弟姊妹」及「弟兄姊妹」,分別指家庭成員與教會團體會員;詞義亦會隨時間變更,如口罩過去是唾手可得的防疫用品,早前則是「仲難買過演唱會飛」。他一直有用手提電話的記事簿功能記錄有趣詞語,至兩年前交大學期終功課,他想做些與功課無關卻又不算無謂的事解悶,於是開設Instagram帳號,將之前記錄下來的有趣詞語一一上載,「香港。字典」專頁由此誕生。「我閒時喜歡看7sarcasm等網上專頁,很欣賞這些專頁能一矢中的地引起讀者共鳴,而我又見外國一些類似的字典網站仍有很大發揮空間,於是便想成立『香港。字典』。」
用哲學思考語言 市場學成就「字典」
柴仔大學主修市場學、碩士修讀哲學,哲學中有「語理分析」概念,探究如何正確運用語言分析與思考,「語言是在於其日常使用而被賦予意義,有些字詞可能會被其本身的定義規限用法,但有時也可以從日常使用中得到全新意義,很多情G都非常有趣」。他舉「網上學習」為例,疫情前它指一種教學模式,現在大家對它都有全新理解、定義與回憶,「甚至可能多了個新的理解——『交貨』,可能有部分師生為了『交貨』而(網上)上課,始終並非每個老師都懂得網上授課」。
「開設『香港。字典』時,我沒有想太多,只是覺得內容頗有趣,應該有人也會感興趣而喜歡的,想去就去,也沒想過會有逾萬人支持,實在超乎我想像。」哲學碩士知識塑造了柴仔的思考方式,化為其「內在資源」,而市場學所學到的就成為他的「外在資源」,「讀市場學令我在發展『香』時更有信心和方向,因為相信若內容不賴,要在Instagram取得成功無非是靠勤力」。
每日一帖 引起共鳴
柴仔堅持風雨不改,每日在網上社交平台出帖。每日一帖最大難度,莫過於是琱葳P創意。他常從生活取材,「很多題材也來自日常生活的小事,以及跟朋友聊天時想到的。例如『日夜顛倒』,若非曾經在(凌晨)3時睡覺,是不會知道原來3時會有雀鳥在叫!」有過親身經歷,「日夜顛倒」對他的定義是「當你發現你開始因為瓥階J鰜蚰s,嘈到你埻屭嚄情v,帖文引起很大共鳴,有逾萬人讚好。
柴仔亦歡迎網民投稿,與大眾分享特別的字詞。早前有網民以「Zoom」投稿,原解釋為「晨早要用的應用程式」,柴仔覺得意念不錯,惟略嫌解釋太直白,不夠趣味,遂改成「網上學習」,以更貼身、更有畫面的場景呈現—「(名詞)考驗點樣一邊打機,一邊聽住老師有冇叫自己個名,一聽到就要即時比(畀)反應。」,相信更能引起共鳴。
諷刺「放負呃like」 網民留言關心
這部另類的「字典」不但吸引網民投稿、多思考字詞的不同意思,原來也令網民從帖文的一字一句推敲柴仔近G,關心他的身心健康。柴仔說有次他在帖文寫下「好想死(片語)——欲知事情來龍去脈,請俾(畀)like並在下方留言表示關心」,當時他純粹想諷刺他人常在社交平台「放負呃like」,「但只有一半人領略到真義,有網民真的以為我想自尋短見,紛紛留言關心。那次令我感到開心,知道大家很關心我,也使我反思自己的帖文原來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明白」。
寫了「字典」兩年多,下一步柴仔希望出版實體「字典」,將有配圖的字詞結集成插畫書。「內容大致做好了,只是仍在考慮先找書商出版還是發起眾籌,籌集資金出版。」柴仔明言知道出書不能掙錢,但好像很好玩,故此想一作嘗試。為什麼知道出書好玩?他笑茼^答:「不知道啊,但好像很好玩!」
文:吳穎敏
圖:受訪者提供
[語文同樂 第4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