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芯罩4廠商 全與紡織中心關聯 政府否認利益輸送 稱晶苑「友情價」生產
【明報專訊】政府日前公布向全港市民派發「銅芯抗疫口罩」(CuMask),創新及科技局以擔心原材料被「截糊」為由,堅拒公開生產商。至日前被發現其中一間生產商為晶苑國際集團,創科局昨始公布生產商涉及最少4間本地公司,包括晶苑國際集團、龍達紡織、南豐紗廠及聯業製衣,4公司均與統籌方CuMask的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有關聯,如公司管理層出任研究中心要職,或有業務合作。創科局昨表示,晶苑以「友情價」幫忙生產,強調採購過程跟足程序,否認有利益輸送。
明報記者
創科局常任秘書長蔡淑嫻昨於電台節目表示,協助生產CuMask的有最少4間本地公司,包括晶苑國際集團,其位於越南的廠房負責生產CuMask;分別於荃灣的南豐紗廠及土瓜灣的聯業製衣則無償借出地方擺放車間及口罩物料;位於大埔工業h的龍達紡織環保紗廠則提供無塵室及設備,為口罩進行臭氧消毒及包裝。
兩企高層兼HKRITA董事
兩企曾與HKRITA業務合作
本報翻查資料,發現4間公司均與是次獲政府委託統籌CuMask生產的HKRITA有關聯。晶苑國際執行董事王志輝及聯業製衣副總裁(產品創新)蕭毓然,同為HKRITA董事;南豐紗廠及龍達紡織則曾與HKRITA合作,並應用HKRITA開發的創新紡織品循環再造技術,生產再造布料。
蔡淑嫻昨解釋,最初不公開生產商,是「唔想麻煩人]」,日前徵得對方同意,才決定公開。她稱曾就生產重用口罩向晶苑集團行政總裁羅正亮請教,對方主動表示研究能否提供協助,再交由公司執董王志輝跟進。她說,晶苑及龍達將自己的訂單放低,以「友情價」承接生產工作,形容生產商出錢出力為香港,面對物料和運輸「海鮮價」仍承接項目,更擔心對方能否收回成本,不明白為何外界會認為有利益輸送。
對於坊間質疑政府無就CuMask招標,蔡淑嫻表示,2月底時曾就即棄外科口罩招標,惹來批評;其時全球疫情嚴峻,多地停工停產,因涉公眾健康及緊急情G才直接採購,委託HKRITA統籌,其間亦有物色後備方案,強調過程跟足政府採購程序及世貿組織對政府採購的要求,政府內部亦批准。另據了解,口罩的6層原材料分別來自逾5間供應商,蔡淑嫻表示未能透露物料供應商,擔心會被以10倍高價搶貨。
創科局請教 晶苑交王志輝跟進
HKRITA:王有申報避席
HKRITA義務拓展總監陳慧欣表示,晶苑董事王志輝在此項目上有申報,在HKRITA商討時亦有避席,未有參與討論及決定;蕭毓然亦完全沒參與項目,「有機會連有此項目都不知道」。
晶苑稱每罩加工費報價少於1美元
晶苑回應稱,是次參與非從商業角度考量,只按生產成本報價,每個口罩加工費報價為少於1美元,生產過程中更遇上不可預見的困難;集團又稱,王志輝早於2月底已申報利益,未有參與該項目的討論及決定。
蔡淑嫻昨晚在港台節目表示,晶苑所指的「報價少於1美元」,是指將原材料加工成口罩時,涉及的工人裁剪及縫製工資,以及越南廠房的水電支出。她說廠商「友情價」接單,沒有太多毛利可言,稱口罩整體成本每個約30至40元,現時目標製造900萬個,總共涉2億多元。
鍾國斌指疫情緩和 勿再不招標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表示,若蔡淑嫻所說屬實,則政府處理手法太差,以致社會上的有心人亦備受質疑,促請政府將整件事的過程公開,並公布開支以釋疑,否則質疑只會愈來愈多。自由黨黨魁鍾國斌表示,可理解政府當時以疫情緊急為由,不招標委聘生產商,但批評政府至本周三還拒公開廠家資料,這做法才招惹懷疑。鍾要求政府再生產口罩派發時,可公開招標,或安排多間本地業界一齊分擔,便可避免利益輸送之說;又稱現時疫情已緩和,毋須再以緊急為由不公開採購。
(抗疫新階段)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