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懶人包:疫情突顯 貧富懸殊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美國肆虐,社會的貧富懸殊問題同時表露無遺,亦擴大社會及經濟資源分配的不平等。疫情下白領可選擇在家工作,甚至有富人出國避疫;相反負責生產物資、清潔等必要工作的藍領難獲同類安排,面對因工作而受感染的威脅,以及醫療費和可能失業的生活壓力。
窮人用命掙錢
《紐約時報》3月有報道探討美國低下層如何在疫情下捱日子。得州布倫納姆市藍領社區33歲退伍女兵莫斯巴格(Summer Mossbarger)身有殘障,不能工作,她的丈夫因疫情失去收入,為免子女捱餓,她每天準時帶他們回小學領取6份免費餐,自己和丈夫每天只吃1餐。專研貧窮的專家稱,政府建議民眾留在家中,保持「社交距離」,但低收入階層為了餬口別無選擇,每天都要開工,一些工作職務例如醫務助理、收銀員、清潔工人等,不可能遙距工作,而且很可能手停口停。幾乎收入愈低的工種,愈需要與人接觸而易受到接觸感染,且普遍無保險、無有薪病假、隔離無補貼等。美國多處的工業、商業、服務活動趨停頓,令低收入者失業,只能靠積蓄過活。
富豪用錢避疫
另一邊廂,富裕階層可光顧私人緊急醫療服務診所,安排登門做快速方便的病毒檢測,甚至自備呼吸機、在寓所設置深切治療室等。一般人要做病毒測試,則可能需在急症室等5小時。《金融時報》稱,不少富裕的紐約人為避人流,選擇坐私人飛機避走佛羅里達州棕櫚灘、漢普頓斯乃至外國的別墅。
世代矛盾加劇
疫情亦令美國社會出現嚴重對立,甚至激發世代矛盾。由於年長者染疫後的死亡率高,有些年輕人半開玩笑地稱病毒是「嬰兒潮老人清除劑」(Boomer Remover),亦有年輕世代與長者互相指摘對方漠視疫情警告。美國聖路易斯大學心理學家魯道夫(Cort Rudolph)稱,這現象反映不同世代之間由經濟水平不均產生的緊張加劇。
◆想一想
.大型傳染病疫情下,除了醫療資源外,試分析教育方面如何突顯貧富懸殊問題。
.香港不同世代之間存在什麼價值觀的分歧?試舉例說明。
◆Quicktake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加劇,突顯美國社會的貧富懸殊問題
.部分窮人難以在家工作,或因疫情失去生計;富人則可享優越的私人醫療服務
.疫情加劇不同族裔、階級甚至年齡層的分化
■(休刊小啟:《通通識》4月30日佛誕假期暫停一期,5月4日復刊。)
■今日明報新聞(港聞、中國、國際):bit.ly/2rRXbcx 有效期30日
[通通識 第6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