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常見的小白鷺,部分是候鳥,但遷徙路線一直是謎。香港觀鳥會首次以「定位追蹤裝置」研究小白鷺的移動習性,發現有小白鷺於春季從香港出發,跨越1000至1200公里到安徽省合肥市繁殖,亦有小白鷺全年留港;但到了冬季,牠們都會回到新界西北魚塘棲息。觀鳥會認為研究反映新界西北如南生圍一帶的魚塘,以及后海灣濕地,均有極高保育價值。 春飛安徽繁殖 冬回港棲息 小白鷺是重要的濕地指標,牠們的出現往往意味該處可支撐一個鷺鳥的群落。香港觀鳥會獲漁農自然護理署批准,以「定位追蹤裝置」追蹤小白鷺的移動習性,計劃於2017年底開展,研究人員於2018年1月先後為15隻小白鷺戴上每個重12克的追蹤器,當中4隻收集到一年或以上數據,留鳥及候鳥各佔一半。 觀鳥會分析,其中兩隻小白鷺分別於2018年3月底及5月初開始遷徙,飛行約3天,途經江西,跨越1000至1200公里抵達安徽省合肥市附近一帶農地,並非一般估計沿海岸線遷徙,估計最高飛行時速達每小時50公里。 其中一隻小白鷺連續兩年從香港出發的日子,前後僅相差一日,而安徽的繁殖地點亦重疊,證明鷺鳥本身具準確定位能力,亦有「時間觀念」。 顯西北濕地重要 環團促增保育 其餘兩隻小白鷺則全年留港,夏天時留在后海灣的天然泥灘及魚塘棲息和覓食;到了冬季,4隻小白鷺都回到新界西北的魚塘棲息。 觀鳥會高級研究專員彭俊超指出,鷺鳥是重要的濕地生態指標,是次研究顯示小白鷺有穩定的繁殖和度冬地,而無論是留鳥或候鳥,魚塘都是非常重要的棲息地,部分小白鷺更只會在某些地區如南生圍活躍,意味整個新界西北地區的魚塘,孕育茪ㄕP的小白鷺群落,認為應加強保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