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日前宣布投放71億元淘汰歐盟4期商業柴油車,惟未有針對濃度不斷攀升的臭氧推減排措施。環團「健康空氣行動」發現,去年本港臭氧濃度按年大升12.7%,是自1998年以來新高,促政府盡快制定減排措施,保障市民健康。 環署:粵港澳將展3年研究 環保署昨回應稱,本港臭氧濃度仍呈上升趨勢,又稱此乃區域問題,粵港澳三地政府將共同開展為期3年研究,以深入了解大灣區內形成臭氧的污染物來源、成因及跨區域傳輸特性。發言人稱,近年本港臭氧濃度上升,原因之一是本地車輛減少廢氣排放,以致少了污染物與臭氧產生化學反應,令臭氧濃度偏高。 健康空氣行動回顧去年本港空氣質素,發現全港臭氧濃度不但見新高,過去4年更是連續上升,當中以西部地區升幅較顯著,估計與區域污染加劇有關。 環保署資料顯示,臭氧是光化煙霧的主要成分,除了影響能見度,亦影響呼吸系統,在高濃度臭氧環境下做一至兩小時劇烈運動,呼吸系統會感不適。 連升4年 環團:排除天氣因素 路邊空氣方面,去年微細懸浮粒子(PM2.5)及二氧化氮水平雖然按年輕微下降,但仍較世衛標準分別高出1.5倍及95%。 健康空氣行動高級社區關係經理龍子維稱,本港臭氧濃度連續4年上升,「已可排除天氣因素影響,可以肯定出了問題」,但政府未有推出應對措施。 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馮建瑋稱,由於臭氧是由二氧化氮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產生的次生污染物,政府必須加強研究臭氧在香港及鄰近區域大幅增加的原因,盡快制定減排措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