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30萬年古人類化石 提供東亞人類演化新證
【明報專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安徽省東至縣華龍洞連續5年發掘,發現距今約30萬年的30多件古人類化石,揭示這一時期東亞大陸人類已出現向早期現代人演化過渡的趨勢,提供東亞地區人類演化及從古老型人類向早期現代人演化過渡的新證。
中新網報道,中國科學家完成重大古人類化石發現及研究成果論文,獲「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為深入探討東亞古人類演化模式提供新證據。華龍洞也成為繼周口店之後,在中國發現的出土人類化石最豐富,包含石器及其他古人類生活證據的綜合古人類遺址。
研究團隊2013年以來對華龍洞展開系統發掘,先後發現30多件古人類化石,當中包括16個古人類個體,其中編號為華龍洞6號的頭骨保存最為完整;又發現100多件古人類製作使用的石器及40多種哺乳動物化石,以及動物骨骼表面切割、砍砸痕[等反映古人類生生活的多種證據。通過鈾系測年、動物群組成分析及地層對比等多種方法綜合研究,古人類化石年代確定為距今33.1萬至27.5萬年之間。
研究發現,距今約30萬年的華龍洞人類頭骨、下頜骨和牙齒呈現與東亞中更新世直立人、更新世晚期人類及現代人類相似的混合特徵,亦具有一系列與周口店等東亞更新世中期人類一致的原始特徵,並與多數中國更新世人類化石特徵相似,體現東亞地區更新世人類演化的區域總體趨勢。
研究團隊表示,距今30萬至13萬年的中更新世晚期是東亞古人類演化的重要時間段,直立人消失與古老型智人繁盛、多樣演化、不同古人類成員出現,以及古老型人類向早期現代人演化等一系列重要演化都在這一時期發生。
據了解,華龍洞古人類生活信息主要來自石製品和人類對動物資源的利用,研究團隊未來對華龍洞石製品、動物化石及痕[標本的深入研究,將進一步揭示該遺址性質及古人類對生態環境的適應策略等多方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