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1.02
    星期三

生活關鍵詞:擴闊「碗」的想像

[2019.01.02] 發表
「集器」參加者發揮創意,從簡單一隻碗發掘不同用途,圓圖(由上至下)分別展示Yuki、Jeffery和Season使用陶瓷碗的方式。(圖:受訪者提供)
(劉焌陶攝)
每隻陶瓷碗的底部皆印有編號,Wy笑稱不少參加者說獲分發的陶瓷碗編號與自己很有緣。(劉焌陶攝)
Wy和Ryan平日製作的陶瓷也是以碗、杯、碟等生活器具為主。(劉焌陶攝)
「梨木製陶所」位於葵涌梨木道,大門過道旁的牆上貼滿了與陶藝相關的海報。(劉焌陶攝)
製陶所另一面牆則掛上膠杯,放滿各類製作陶瓷的工具。(劉焌陶攝)
製陶所層架和桌椅以木製品為主,色調較為沉實。(劉焌陶攝)
蕭欣浩
圖b

【明報專訊】訪問當天,Wy因事稍遲出現,二人的訪問分開。談及他們創作「集器」的理念時,二人都一字不差地提到:「碗是一樣中性的物件。」Ryan解釋:「如果是一隻杯,大家就只會用來喝水。但碗的用途可以更多,我們不想局限使用者的想像。」

手工陶瓷碗 添一份「溫度」

Wy和Ryan是梨木製陶所(TOKI NASHIKI)創辦人,2018年中,他們獲邀參與「合.陶——當代陶瓷藝術展」,便構思了「集器」藝術計劃作為參展作品。「集器」由900多隻手製陶瓷碗組成,每隻碗的底部皆印有編號。他們在網上招募「志願者」(參加者),各參加者獲發一隻陶瓷碗,使用一個多月後交回,再由攝影師常霖法師為參加者與用過的陶瓷碗拍攝合照留念,照片更會成為整件藝術品的一部分。他們希望作品能呈現不同人的生活習慣,以及對「碗」的想像。

「許多人進食只為了飽肚,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吃什麼。」Ryan認為,港人的飲食習慣太急速,但如將餐桌上的餐具換成陶瓷食具,添上一份手工製作的「溫度」,人們的生活節奏或會慢下來。Wy則從製作陶瓷工藝品的角度,思考器皿與食物的關係,「陶瓷製作食具其實是件理所當然的事」。Ryan認同Wy的看法,因當代藝術創作者很多時把陶瓷製成偏向供人觀賞的藝術品,大眾或因此而忽略陶瓷最初是用來製作杯、碗等實用的食具。「當實用的陶瓷製品進入大眾的生活,改變他們日常習慣,也是種藝術,我們相信器物有這樣的能力。」Wy補充。

「集器」的創作過程中,二人遇上不少驚喜,如部分參加者發揮創意,把陶瓷碗當作「花器」(栽種、放置花草之器皿)或茶器使用;也有正職為雜誌編輯的參加者,將陶瓷碗變成雜誌封面照上的擺設。最令Wy感觸的,是發現親製的陶瓷碗真能改變別人的飲食習慣,也展示了食物與情感的連結,「有名參加者告訴我們,自從其父母離世就再沒有吃早餐。但他拿到陶瓷碗後,喚起父母在世時為他煮早餐的回憶,想到應要好好照顧自己,重新有了吃早餐的習慣」。她認為重點未必是飲食習慣的改變,「好像有點誇張,但在這個(飲食習慣改變的)過程中,我相信是有種被愛包圍的感覺」。

碗中看生活

Season、Yuki和Jeffery是「集器」的參加者,獲分發編號分別為854、146和110的陶瓷碗,他們是如何使用陶瓷碗的?

問:你們是如何使用陶瓷碗?

Season:我展開了「一日一茶」的計劃,每天用陶瓷碗泡一款茶。一來可測試同一隻碗泡不同茶的效果,二來想看看每天不斷地使用,器物會產生什麼變化。我也有拍照上傳到自己的facebook專頁「人在草木 poetma」。

Yuki:領取陶瓷碗後就時常帶茈式A遇到心儀的花材就會拿出作「花器」之用。令花材立於花器的過程訓練了自己的耐性,也學會了取捨。完成作品後,碗上留有花材痕[,照片也有上傳到我的facebook專頁「禪花 zenhana」。

Jeffery:我還是把陶瓷碗當作食器,因為希望這隻碗能記錄這段時間的生活,例如吃不同菜餚,或者洗碗時都會在碗上留下痕[。

問:有否改變你們對「飲食器皿」的想像?

Season:有。使用過程中我一直把陶瓷碗隨身攜帶,在家、工作、聚會,甚至旅遊都用陶瓷碗泡茶。感覺它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器物」,每天都有變化。

Yuki:一開始我就沒把陶瓷碗當作食器,只作花器。使用過程讓我想起日本花藝師川瀨敏郎,他正是用不同類型的器皿(包括飲食器皿)作花器的。

Jeffery:這倒沒有,反而是從中感受到手工陶瓷碗與機械生產的碗是有分別的,手作陶瓷製品能把製作者的生命與我的生活扣連。

餐桌器皿與傳統文化

Wy和Ryan希望讓陶瓷器皿回歸最原本功能,而碗最基本功能,是用來吃飯。餐桌器皿看似平平無奇,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曾任法國餐廳大廚的蕭欣浩,則在杯盤之間發現餐桌器皿與中國傳統歷史文化原來大有關連。

問:為什麼碗是圓形的?

蕭:在商代已經有方形和圓形的鼎,但人們發現使用方形的鼎時,被四角阻擋不便進食,所以漸漸演變成圓形的碗,其中也有團圓的寓意。

問:餐桌上有什麼禁忌?這些說法又從何而來?

蕭:宋代以前,如果長輩未吃完飯,晚輩不得放下筷子,要舉起筷子「扮食」,否則會顯得長輩很貪吃,這是源自《周禮》的規定。時至宋代,晚輩吃飯後可把筷子橫放碗上,以示對長輩的敬重。不過「筷子橫放碗上」的做法在明朝成了禁忌,官員俞肅曾在明太祖朱元璋面前橫放筷子,本想以示尊敬,朱元璋卻認為這是大不敬的俗禮,更把他發配當兵。時至今天,人們已經少有執著《周禮》,但橫放筷子仍被視為無禮行為。另外還有些食忌是今人仍會遵從的,例如不能用長短不一的筷子(「三長兩短」的壞兆頭)、筷子不能豎插在飯中(做法類近替先人上香)等。

■做一做

日常溝通中,我們也用到不少與「碗」相關的諺語和俗語,你知道它們的意思嗎?(圖b)(答案見頁底)

■「合.陶—當代陶瓷藝術展」

日期:即日起至4月15日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一樓專題展覽館五

簡介:展覽展出9組陶藝家和媒體藝術家的作品,「集器」是其中一項展品,展後陶瓷碗將發還給參加者。想知道另外900多隻陶瓷碗的現G,就別錯過這次展覽。

文:韓祺疇

圖:劉焌陶、受訪者提供

[語文同樂 第352期]

更多教育
神回覆:如何夾走最後那份菜餚?
【明報專訊】餐桌之上,幾雙筷子你來我往,隨時引起「戰爭」。當碟上只剩下最後一份R菜,就是決勝一刻。這時善用以下的「神回覆」,就算未能說服對方... 詳情
古文化談:悼故人 ╳ 說死亡
【明報專訊】2018年死亡氣息特別貼身,不少熟悉的名人離世。雖云花開花落有時,聽見噩耗仍難忍嘆息。新年邁步前,先倒帶重溫部分曾點亮香港的故人... 詳情
【明報專訊】■1. 善:擅長 圖:繪畫 辭:拒絕 ■2. B ■3. 辭世、遇害、罹難 [語文同樂 第352期... 詳情
投稿園地:菜乾
【明報專訊】文:范芯瑋(旅港開平商會中學,中四) 細味菜乾湯的甘甜後,我把目光移到碗內的菜乾上。我觀察良久,似乎從它的身上看到了「不一... 詳情
文字青春痘:器皿篇
【明報專訊】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用來盛載食物的器皿種類繁多,如三足兩耳的煮食器叫「鼎」;盤底較深、用於盛燴菜或滷汁菜餚的稱為「湯盤」;以陶...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