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長期臥H的病人活動不自如,容易因為皮膚及其下軟組織長期受壓而造成損傷,引致「壓力性損傷」(前稱壓瘡)。有見及此,威爾斯親王醫院(下稱威院)在4個專科病房展開預防壓力性損傷計劃。負責計劃的威院燒傷科顧問護師黃芷穎憶述,看過最嚴重的病人,因傷口未獲及時處理而變黑及壞死,後果堪虞。威院推出壓力性損傷預防計劃已3年,相關損傷率低過醫管局數字。 最嚴重傷口見韌帶 肌肉壞死 黃芷穎回憶約10多年前,有一名因長期肺病需臥H的70歲老婦,從老人院送到醫院。「那時候她W骨和兩邊(大腿根部的)大轉子都有壓力性損傷,當中傷口更加已經發黑和壞死,醫生需要立刻為她做清創手術。」 威院社康護理顧問護師詹俊瓊解釋,壓力性損傷通常與骨突部位、醫療或其他裝置相關,當中有八成為W骨壓力性損傷。最嚴重的情G,傷口可深至見肌肉或韌帶,可能會引致併發症,甚至肌肉壞死。壓力性損傷可引致嚴重後果,詹俊瓊表示「預防永遠勝於治療」。 助可離H病人改善坐姿 特製椅子 威院的壓力性損傷預防計劃推行至今已經3年,針對體能可以應付離開病H的病人,計劃安排病人於手術或中風後盡早離開病H,改善坐姿。同時配合如背墊、減壓坐墊、腳_,或為兒科病人特設合乎他們大小的椅子等,以減低病人受壓力性損傷的機率。計劃目前應用於外科、兒科及急性中風科病房,未來醫院更有意拓展服務至內科病房。 評估無法離H病人所需儀器用品 針對無法離H的病人,長期臥H會造成W骨壓力性損傷。威院職業治療師梁麗芳指出,腫瘤科病房率先開展了預防W骨壓力性損傷的計劃,先以客觀儀器評估W骨所受壓力,再評估其於病H上需要什麼輔助儀器,以及以什麼姿勢躺下。不論針對可離H或不可離H的病人,醫院都會配以減壓用品、預防性敷料或皮膚護理用品,把病人患上壓力性損傷的風險減至最低。 威院於2017/18年間壓力性損傷發生率,每1000人為0.36,比醫管局基準0.62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