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回顧最近3年(2016至2018年)的文憑試通識科卷一,所有題目都有一道分題是數據題,因此,要考好通識科,一定要掌握好數據題的答題技巧。今期就以下列模擬試題為例,跟大家重溫數據題的答題要訣。
◆資料A
.表A1:按教育程度劃分青年工作人口(表)
.表A2:青年工作人口每月主要職業收入(表)
◆題目
根據資料,指出與青年工作人口有關的統計所顯示的趨勢。(4分)
■答題步驟
(1) 審視題目字眼
「根據資料」:考試中常見同學只用自己文字概述資料反映的現象,完全沒有引用數字,單是此失誤已可導致失去一半分數!
「指出……趨勢」:若題目只要求「指出」/「描述」趨勢,同學不用延伸說明趨勢背後的原因或其引致的影響。部分同學沒有仔細審題,畫蛇添足地提出許多額外的事例解釋數據。雖然回答多餘的內容不會被扣分,但卷一時間緊迫,這變相犧牲了其他題目的分數。
(2) 分析數據
題目要求指出「趨勢」,同學就要找出不同項目如何隨時間變化。部分同學可能未擺脫初中點列式評分(「數point」)的考試模式,以為4分題目只需指出兩項趨勢。其實通識科考評絕不是單純「數point」,4分數據題可以要求回答2至4點不等,故答題時應盡量找出所有趨勢。怎樣找?大家要記住「橫比、直比」和「歸類」兩招。
除圓形圖(pie chart)外,其他圖表都可以用「橫比、直比」分析,如表格就比較欄(直比)和列(橫比);統計圖則比較X軸和Y軸。例如表A1,「橫比」是比較2006、2011、2016年之間的變化(升跌),「直比」便是比較「中學及以下」及「專上教育」(高低之比、有沒有正比/反比關係?)
有時圖表的項目較多,如表A2有5個收入範圍,就要將項目「歸類」,可分為「1萬元以下」、「1萬至2萬元」、「2萬元以上」3類,便可清晰看到「1萬元以下」收入的青年由2006年佔絕大多數(82.1%),一直下跌至2016年不足一半(39.6%),「1萬至2萬元」收入的則由2006年16.8%上升至2016年超過一半(52.2%),「2萬元以上」收入的人數雖然有增加(由2006年1%上升至2016年8.2%),但始終只佔少數,不足一成。
(3) 描述局部特徵
指出資料中所有重要的趨勢,並注意作答時要引用及整理數據(計算倍數/百分比):
? 中學及以下學歷的青年工作人口下降:由2006年62.1%降至2016年38.6%,人數則下跌了50%。
? 專上教育學歷的青年工作人口上升:由2006年37.9%升至2016年61.4%,人數增加了三成。
? 青年工作人口下降:由2006年近36萬人降至2016年約29萬人,跌了近兩成。
? 青年主要職業收入在2006年主要集中在1萬元以下,上升至2016年集中在1萬至2萬元(參見第2點)。
? 青年主要職業收入上升:中位數由2006年7000元上升至2016年10,750元,上升54%。
(4) 綜合資料,歸納出整體現象
如題目有兩個圖表,要嘗試找出兩者的關係。如由資料A可見,青年工作人口的學歷上升,其主要職業收入隨之逐漸上升。對於其他趨勢,最好也嘗試概念化提出社會現象,如青年工作人口下降,反映人口老化的現象。
文: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通識科教師 陳應聰
[通通識 第5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