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杜甫是唐代著名詩人,他詩藝高超,時常通過寫作反映戰爭的殘酷和百姓的悲慘景?。即使生活艱苦,杜甫依然勇敢面對,未曾忘記讀書人的責任,更處處為民請命。正因為杜甫的作品中,有荓R高的道德觀,使他成為當之無愧的「詩聖」。
理想之國一去不復返
杜甫(公元712-770年)少年時正值唐玄宗勵精圖治,這時國家政通人和,欣欣向榮。當時社會的人普遍洋溢熱情、樂觀和健康的情緒,在這理想國度,青年杜甫寫出(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2)「驍(粵音:囂)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等充滿自信的詩句,反映年輕人渴望建功立業,貢獻社會的理想。可惜,隨茩藆宗晚年荒廢朝政,奸臣當國,杜甫曾經身處的「理想世界」一去不復返……
詩歌刻畫戰亂苦難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發生「安史之亂」,烽火連天,連皇帝都要匆忙逃難。戰爭可怕,杜甫的孩子就在這時候餓死了。杜甫雖然悲痛欲絕,卻沒有自暴自棄,他決定盡自己的責任,為朝廷效力,幫助天下百姓。杜甫用自己最擅長的詩歌,記錄戰亂中百姓的苦?。如《垂老別》寫老人寧願前赴戰場,為國征戰也不願苟且偷生,因為子孫皆在戰亂中陣亡。《春望》中「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一名聯,寫出了在亂世中,獲知親人音信是如何艱難,又如何讓人盼望的心情。
與「詩仙」重逢
在宋代,有人把杜甫的詩歌比喻為「詩中《六經》」,藉此肯定杜甫作品足為道德和詩歌的楷模。到了明代,正式出現以杜甫為「詩聖」的說法。杜甫和盛唐另一位著名詩人——後來被稱為「詩仙」的李白是好朋友。安史之亂後,杜甫一度失去李白的消息,他因此多次夢見李白,還以為是李白的魂魄與自己重逢呢!後來杜甫才知道他夢遇李白時,李白尚在人間。李白和杜甫這兩名詩壇巨匠的相知相交,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大佳話。
注釋:
(1) 出自《望岳》,意思是登上最高峰,放眼望去的山崗都很矮小
(2) 出自《房兵曹胡馬》,指騎茼p此健壯的馬,可以放心大膽地馳騁沙場
◆想一想
每人都有他的個性和專長。如果你像杜甫一樣看見別人身歷苦難,你會如何用一己之長幫助別人呢?
■延伸動畫:教大「看動畫.學歷史」 eduhk.hk/chihistoryanime
作者簡介﹕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助理教授馮志弘博士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3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