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時間線索和空間線索 問︰蒲sir,我昨天上了兩節校內中文課,很多同學都問老師如何分析文章結構,我也想問您這個問題。 答︰有些人把文章結構解構得異常神奇,玄之又玄,但放諸其他篇章,又是另一回事。坦白說,如果我真有絕世好方法,我已取了諾貝爾人工智能獎。 問︰真有這個獎嗎? 答︰暫時沒有。我把希望寄託在你身上。 問︰老師真懂得開玩笑,看來我還是回校問老師好了。 答︰且慢,看你盛意拳拳,我亦姑且略作分析吧。從大方向言,作家部署文章結構,一般都具備時空觀念,特別是敘事部分。此即我想帶出的時間線索和空間線索,不妨借去年的一條DSE題目加以分析。如下︰(圖a) 提高閱讀的時空觀念 問︰老師,三條線索,有點像三叉神經線。 答︰你可以正經一點嗎?區分時間和空間線索,置於記敘文,頗能見用。考考你,請模仿上表,分析《廉頗藺相如列傳》,可以嗎? 問︰我試試,如下︰(圖b) 答︰為什麼沒有感情線索? 問︰證明我不濫情,老師你也聽過「消失的感情線」吧? 答︰好,也對,不是所有文章都有豐富的感情線索。你這次做得很好,繼續努力啊! ■文:蒲葦 資深中學中文、文學科主任、教參書編者、大學中文教學顧問。著作包括《我要做中文老師》、《「說話考試」不離題》、《DSE中文科16課必考文言範文精解》等。 圖:網上圖片 [語文同樂 第339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