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千多年前,中國人怎樣知道哪媯o生地震?月食的成因又是什麼呢?古今科技水平不可同日而語,但古人和我們一樣充滿好奇心。今天,讓我們一同認識漢代的大科學家張衡,他的好學和探究知識的精神,永遠是中國人的榜樣!
好學不倦 淡泊名利
張衡(公元78至139年)從小勤奮好學,性情溫和而且十分謙遜。因為他優異的才能和品德,很多人都想推薦張衡到朝廷任官。在漢代,地方官會推薦學問、品行俱佳的人才出仕,這制度稱為「舉孝廉」。青年時期的張衡婉拒了地方官的邀請,原因是他認為自己學業還不夠好,如果急於當官,不能真正幫助百姓。他決定好好磨練自己的學問和品格,才對得起別人和自己。
張衡中年擔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及曆法。他擔任這職位多年都沒有升官,被人譏笑,他卻毫不介意,並認為君子不必在意自己地位高低,卻要在意自己德行是否崇高;不應因俸祿微薄而羞愧,卻應以自己的知識不廣博而感到羞恥。
地震和月食
張衡廣為人傳頌的成就,包括他成功測定地震的發生,並準確解釋月食的成因。漢順帝年間,張衡利用他發明的「地動儀」偵測到西北方發生地震,當時洛陽一點震盪都沒有,別人都懷疑張衡的發明不可靠。但過了幾天,就有地方派員通報隴西地區前幾天發生強烈地震。人們不得不佩服張衡的神奇發明!
憑茞茪蓱M持續的觀察,張衡已經知道每一顆星體都有各自的軌道。張衡還發現月亮的光線來自日光的照射,月亮無法被照到的地方就會出現虧缺;如果在滿月的日子卻看不見月光,那是因為有某種東西遮蔽了日光──這就是月食的成因了。
永垂不朽
偉大的人,可以超越他的時代。張衡鍥而不捨的求學態度,在天文、地震、機械等方面都有許多發現,影響深遠。到了現代,國際天文學組織為了紀念張衡對天文學的貢獻,在1977年把太陽系中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另外月球上也有一處環形山,同樣是用張衡的名字來命名呢!
下次當你抬頭仰望星空時,不妨一起懷念這名充滿奮鬥精神的科學家吧!
■想一想
你有科學家的頭腦嗎?你認為以下哪項是科學家必備條件?還是這些條件都不可或缺?
1. 充滿好奇心
2. 努力不懈
3. 尋根究柢
作者簡介: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助理教授馮志弘博士(圖)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3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