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正研究發展離岸養海魚,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增設新的海魚養殖區,並恢復簽發已停發28年的海魚養殖牌照。據了解,顧問研究已覓得6個潛在選址,分別位於本港東北及南面的離岸水域,包括大鵬灣(塔門以東)、外塔門、黃竹角海及吉澳(北)等,尚待環境評估才能落實。除了本港向來飼養的海魚,顧問提出在新養殖區作多物種養殖,同時養海膽、龍蝦、扇貝等,充分利用不同水層的營養,料每個魚排需投資30萬至逾百萬元。
明報記者 冼韻姬 羅嘉凝
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資料,本港現有26個魚類養殖區,總面積209公頃。港府因魚類養殖區影響環境,包括魚排過分擠迫、飼料污染海水等,自1990年停發新牌,以及不再增設養殖區。隨蚞i殖技術改善,政府於2014年以先導計劃,試向4個養殖場發牌。
待環評海上交通評估
為促進漁業轉型,施政報告建議在合適地點設立新的海魚養殖區,並恢復簽發新的海魚養殖牌照。據了解,漁護署委託的顧問研究,提出6個潛在選址,分別為吉澳(北)、黃竹角海、外塔門、大鵬灣(塔門以東)、螺洲門,以及蒲台(東南)(見圖),上述選址屬初步構思,料需要分階段發展,並先要通過環境評估及海上交通影響評估等才能落實。
大鵬灣面積最大 料可設百魚排
漁護署已就上述選址諮詢漁業,消息指顧問研究顯示大鵬灣選址面積最大,可建406公頃養魚區,水深15至20米,以每個魚排佔1公頃推算,料可設100個魚排,每個成本約61萬元,在可持續及環境可接受的情G下,預計每年養魚量可達3679噸,每公頃的10年成本效益為1690萬元。
據悉,日後任何人均可申請新發養殖牌照,不限於現有養魚戶,除了新養殖區,現有養殖區有合適空間都會發新牌,申請者須呈交營運計劃供審批,亦可申請5億元的漁業持續發展基金。除了現時本港一向飼養的黃P峞B石斑、火點等,顧問研究建議同時養殖多物種,例如海膽、龍蝦、扇貝、鮑魚及海藻等,以利用水層營養。消息人士稱,離岸水流會較佳,相信有利海魚生長,減少患病。
離岸水流佳 免內灣污染
香港漁民團體聯會主席張少強表示,現時魚類養殖區均在內灣位置,多年來面對水質污染,兼不時受紅潮困擾,養殖區內平均魚類存活率有時不足30%,情G並不理想。今次政府提出離岸的養殖區,相信情G會較理想,因此現已有漁民表明對新增魚類養殖區感興趣。張認為吉澳(北)鄰近鹽田港航道,擔憂影響養殖區,相對上位於香港南面水域的蒲台東南、螺洲門較為合適。
漁護署回覆稱,負責新魚類養殖區選址可行性研究的顧問建議數個選址,具體位置及面積尚待完成環境影響評估後再作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