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經過一個多月的徵求意見,深圳最終版《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上周六正式發布。這意味深圳版「二次房改」方案正式落地。專家指,這個文件是整個房地產調控的組成部分,也是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部分,人才群體和戶籍住房困難家庭都將是這個政策的受惠者。 央廣網報道,《意見》明確,未來深圳市商品住房將只佔住房供應總量的40%左右,以普通商品住房為主,面向符合條件的各類居民供應,租售結合。其餘60%將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類似香港居屋)和公共租賃住房(類似香港公屋)。《意見》提出,到2035年,新增建設籌集各類住房共170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總量不少於100萬套。 每經網報道,6月5日至7月19日,公開徵求意見過程中,共收集各類意見建議2691條,經合併及梳理後,共整理有效意見建議190條,其中「安居房供應速度較慢,且申請人數多于公租房申請人數,應加大安居房供應比例」、「充分利用臨深片區的大亞灣的土地」、「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構建基於發達通勤鐵路網的深莞惠大都市圈,有效擴大住房供給」等被採納。 樓市不全靠市場調節 深圳市住房研究會會長陳藹貧分析,「夾心層」將成為這次深圳房改的最大受益者。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研究員尹中立認為,將住房供應結構進行重大調整,是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有力措施。「投資家」網指政府會維持強有力的存在,也會握有愈來愈多的可調配資源,不會將住房問題全依靠市場自行調節。 不過與此同時,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公布的新房成交數據顯示,7月份一手商品住房共成交3461套,比去年同期升0.09%,這也意味茼鼠e的「21月連跌」結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