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約六成溫室氣體排放來自建築物,推動綠色建築,就可紓緩氣候變化。房署前副署長、香港綠色建築議會董事馮宜萱早前獲委任為世界綠色建築委員會董事,在國際層面推動綠色建築,目標是2050年前做到全球建築物零碳排放;至於本港住宅單位愈來愈細,馮表示不論單位大小均可做到兼顧環保及宜居,甚至將不適合建屋的土地變成安樂窩。 推動2050年全球建築零排碳 截至去年12月31日,本港經綠色建築議會綠建環評認證的建築共1416幢,每年節省約5億度電,減少碳排放35.4萬公噸,約等於10.4萬個家庭一年耗電量。目前綠建環評涵蓋住宅及工商業建築,為鼓勵不同類型建築加入環保元素,議會正研究為數據中心開發評估工具,配合政府將香港發展成數據中心樞紐的方向。 馮宜萱是建築師,2017年底退休前為房署副署長;2014年起擔任議會董事,今年7月獲委任為世界綠色建築議會董事,為期兩年。 稱單位大小均可做到兼顧環保宜居 馮宜萱表示,出任世界綠色建築委員會董事除要促進建築物達到零碳排放,令全球到本世紀中升溫幅度不超過2℃,亦要推廣「健康建築.健康生活」的概念。被問到香港住宅單位面積愈來愈細,她說不論單位大小也可加入環保元素,改善室內環境質素,例如對流窗有助空氣流通,減少耗用能源。 馮宜萱表示綠建環評有助建築師克服土地限制,將本來不宜建屋的土地變為安樂窩。她以2016年落成、獲評為最高的鉑金級建築的元朗朗晴h為例,該h前身是元朗h,地盤面積0.43公頃,只可建兩幢樓宇,三面被西鐵朗屏站、車路及工廠「包圍」;為紓緩噪音,靠近鐵路的日朗樓採用單向式單位設計,所有單位面向內園;鄰座青朗樓利用日朗樓為隔音屏障,面向橫洲路工廠大廈的單位則設置隔音屏障。房署又透過通風評估,改良樓宇高度及形狀,增加建築物分隔度,改善通風及日光照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