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根據政府統計數字,2016年本港有約1.72萬對夫婦離婚。城市青年商會2018年3月及4月在將軍澳及銅鑼灣進行街站民調,連同網上問卷共訪問了1200名已婚及準備結婚者對離婚風險的意見。48%受訪者認為「外遇」是最具威脅的離婚因素,超越「家庭暴力」及「感情變淡」等。有專家指出,外遇比家暴更易威脅婚姻,因外遇問題較普及,且涉不忠。
外遇比家暴更威脅婚姻
調查結果發現,48%受訪者認為「外遇」是對婚姻最具威脅的因素,其次為「家庭暴力」,佔24%;「沾染惡習」及「感情變淡」並列第三位,各佔6%;最少人選「苦無子嗣」及「性事不協調」。香港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主席魏素華指出,很多夫婦發現另一半有外遇時,才知婚姻現嚴重問題。她指出很多夫婦面對衝突時會選擇逃避,無助解決困難,若雙方有太多情緒而無法處理問題,建議找輔導員協助。
外遇較普及 且涉不忠
香港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董事委員郭志英有多年前線經驗,經常處理婚姻及家庭問題,她指出,外遇對象往往為身邊的朋友或同事,近年網上結交外遇亦有上升趨勢,但所佔比例並非很高。她解釋,比起家庭暴力,外遇是導致離婚的更具威脅因素,因為外遇問題較普及,而此問題涉及不忠,很多時會直接引致離婚,若夫婦及早發現婚姻有問題,或可防止外遇問題發生。
城市青年商會及香港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為提高社會關注,聯合舉辦「一婚一生」計劃,設計「婚姻體檢」網上問卷,問卷中有40條問題,分別就「婚姻健康指數」及「處理衝突手法」的問題評分,分數愈高代表婚姻關係愈健康,當中可反映不同婚姻元素的情况,包括滿足感、承諾、信任、激情和愛等,希望夫婦每年最少抽一天做「檢查」以了解婚姻狀態。
——綜合《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中國式離婚
婚姻於中國傳統有重大意義,不單是一對新人的終身大事,亦關乎兩個家庭的姻親結合。在中國傳統婚姻觀念中,結婚是「合二姓之好」,可擴大家族勢力。然而現今思想已改變,生兒育女未必是婚姻的目的之一,而離婚亦不用特別避忌。
中國離婚率逐年攀升,2017年上半年共有185萬對夫妻辦理離婚,年增10.3%。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是全中國離婚率最高前四位城市。美國網絡媒體Mashable 2015年刊文稱,中國離婚率上升的原因是社交軟件流行。文章稱在離婚案例中,幾乎每宗婚外情都與手機有關,而且愈來愈多已婚男性和女性使用微信、陌陌及其他社交軟件等交友約會。報道稱,透過這些途徑找第三者發生婚外情的案例,在幾年間增加20%。
青年「閃婚」「閃離」成新趨勢
此外,內地近年90後(1990年代出生的人)的離婚人數,呈快速增長趨勢。2015年河南鄭州市的婚姻登記資料顯示,90後離婚人數佔當年總離婚人數近三分之一。有指90後離婚的特點是「三無」:無子女、無較多財產、無債權債務問題,爭議不大而態度堅決。與傳統觀念不同,「閃婚」、「閃離」成了部分青年婚戀模式的新趨勢。
中國離婚手續較簡便
跟許多西方國家相比,中國離婚的手續較簡便,例如不少國家夫妻必須分居一段時間才能解除婚姻,並規定在分居期間雙方須再諮商,然而在中國沒有這規定。
2003年起國務院頒布的新《婚姻登記條例》簡化了離婚手續,離婚毋須等一個月的審查,也不用介紹信,只要雙方有共同離婚意願就可辦理離婚。如今,部分地區如濟南,規定申請離婚的夫妻必須經過3至6個月的「冷靜期」,有些省份則強制申請離婚夫妻上「婚姻調解班」。
不過離婚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孩子問題,香港單親協會總幹事余秀珠表示,單親對孩子的影響很視乎成人的處理方法。她指在單親家庭成長的孩子容易與同輩比較,「為何別人有父或母疼惜,我卻沒有?」,或令他們埋怨家長,令親子關係緊張。
◆本地離婚風險調查(見圖)
■模擬試題及答題指引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指出及說明3個中國大陸離婚率上升的因素。
科技發展
.據資料提及,內地愈來愈多已婚男性和女性使用微信、陌陌及其他社交軟件等相約異性。報道稱,透過這些途徑找「小三」(即第三者)發生婚外情的案例,在幾年間增加20%。科技發展減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已婚男女可用社交軟件認識新朋友,更可能發展婚外情,以致破壞婚姻,使離婚率上升
戀愛觀念的轉變
.據資料所示,90後離婚人數佔河南鄭州市2015年總離婚人數近三分之一,而多數90後無子女、無較多財產及無債權債務問題,他們的離婚爭議較小,而且較為看輕傳統觀念,「閃婚」和「閃離」成了部分青年婚戀模式的新趨勢,令離婚個案更多
政策便利
.據資料所示,中國簡化了離婚手續,如不規定夫妻必須分居一段時間才能解除婚姻,不用審查和介紹信,只要雙方有共同離婚意願,就可辦理離婚。政策的便利令夫妻決定離婚時的顧慮較少,離婚率因而上升
◆延伸回應題
2. 你認為離婚普及對孩子的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有何影響?解釋你的答案。
○解題
.留意題目問「離婚普及」對孩子「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的影響,要扣緊兩者關聯,並從「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兩方面分析
參考答案
建立自信/自我認同感
.在同輩相處中,單親孩子看見其他朋友有父母照顧和關愛,可能會比較,導致他們自信低落;或因處於單親家庭,孩子缺乏父母照顧和教導。孩子在成長中往往需要父母助其建立自我認同,因此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易缺乏自我認同感,成長過程中或較自卑,覺得自己不如其他同輩
父母關係
.不少單親家庭都單靠父或母照顧孩子及工作,經濟壓力的重擔往往在其父或母身上,導致他們較少時間和孩子相處,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有可能變得更疏離
對傳統婚姻觀念的認知和理解
.中國傳統婚姻觀念如「傳宗接代」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雖然在今日已慢慢消失,但婚姻仍被視為人生大事,倘若孩子經歷父母離婚,可能令他們對婚姻欠缺信心和理解,甚至不認同婚姻制度
顧問教師:古俊彥老師
[通通識 第5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