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ICQ的「喔噢」聲曾經衝擊戚居偉(Gordon)的世界,MSN、Xanga其後相繼出現,將小小的他帶進網絡洪流。20年過去,Gordon成為平凡的80後社工,閒時打機、上高登、放空。與朋輩不同的,是他一直拒絕開設facebook等社交網絡帳戶,更沒申請流動網絡服務,原因是有感「人應該未墮落到要靠社交網絡維繫關係」,更不想被手機「困住」。
朋友最初說他是怪人,眾人成長後,才慢慢發現時間寶貴,「(近期)朋友玩少了facebook,開始同我講,原來當年(我)無玩都唔差」。
文:葉真真
圖:楊柏賢
憂見朋友困虛擬世界
決心與MSN同止步
1990年代尾,各種通訊軟件興起,Gordon毫不猶豫投身網絡熱潮,「以前玩Xanga,人]打一小段,我不是,我會長篇大論打出來……我一玩,就會經營」。忘我的日子在千禧年代日漸流逝,facebook打荂u連結每個人生活」的旗號,率先闖進大學生的生活。他當時入讀浸大社工系,「大學二年級時開始覺得(情G)誇張,誇張到有點煩悶,當幾個人坐在一起面對面吃飯,大家只會望住部電話,內容開始圍繞電話見到的事」。
Gordon沒有如同學們開facebook帳戶,因深知以自己個性,一開戶就會毫無保留地花時間經營。他拒絕由MSN時代過渡到facebook,「無替代品,無太多失落感」。
「有些人把虛擬變成真實,但有些人卻將虛擬變成更加虛擬。」Gordon說,現時身邊朋友見面時會分享彼此都不熟悉的facebook朋友動向,「某某去了旅行,欓萓n靚,與我何干呢?」
拒當CD-ROM:
單向溝通如偷窺
Gordon因此被冠以「怪人」之名。曾有朋友在facebook相約飯敘,他不知道,事後被嘲諷;有朋友勸他開facebook,說他可以只當一個「CD-ROM」(意即只讀不回),他卻覺得單向溝通感覺似「偷窺」,堅持不加入,保留自己特色,拒絕被磨平:「人應該未墮落到要靠社交網絡維繫關係。」
無流動上網 拒絕隨傳隨到
Gordon說,念大學時趁減價買了一部智能手機,現時擁有人生第二部具基本功能的智能手機。記者見他的手機只下載了地圖等交通類應用程式,還有通訊軟件WhatsApp。不過,由於他的手機服務不涵蓋流動數據上網,故只會在家或辦公室等有Wi-Fi的地方才能上網。他說自己拒絕隨傳隨到,亦希望多花時間觀察生活,「我的世界是四面的,為何要困在我的電話內?」朋友要找他,要不等他上網,要不直接致電。
錯過重要資訊 一度動搖
不常上網、不用社交網絡,也有犧牲。Gordon說早幾年進修時,曾有老師將課堂資料上載至facebook,令他錯過了一堂十分感興趣的課,笑言遺憾一生,放棄不開戶的堅持亦一度動搖。
他笑言自己已常因不用facebook被當成怪人,荌O者不要把他寫得那麼怪。邀約訪問,記者慣用WhatsApp聯絡受訪者,向Gordon發信息後,等他回覆要花半天,又深怕錯過他每次上線的時機,最終還是回到人與人溝通的基本步,直接致電他,不消數分鐘便約好了。
朋友近年減用fb
「原來當年無玩都唔差」
與同輩步上兩條平行線,步入30歲,Gordon卻發現朋友使用facebook的頻率減少,見面時多了分享近G,而非「朋友的朋友」的動向,「朋友玩少了facebook,開始同我講,原來當年(我)無玩都唔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