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隨著智能科技發展﹐地產界出現一個新現象﹐一些業主出售房屋﹐會在「開放日」使用監控裝置﹐查看上門的經紀和潛在買家的一舉一動。業主使用這些監控裝置﹐有人質疑那是否不文明的做法﹐有無隱私問題、是否合法。
不少經紀和買家發現﹐在他們參觀待售房屋時﹐好像有一雙耳朵和一雙眼睛在監聽和監視他們。經紀說﹐那些裝備從舊式的保安攝像頭﹐到嶄新的裝置﹐用來記錄他們的對話和行動。一些人關這種做法﹐是否觸及隱私問題﹐是不是不文明的舉動﹐算不算違法。
波特蘭(Portland)地產信託公司(Windermere Realty Trust)的經紀羅杰士(Joan Rogers)說﹐她與同行3年前已有討論這個問題﹐那時「家庭媒體和保安裝置日趨盛行﹐有裝置攝錄房屋﹐將視像發送到智能手機」。羅杰士說﹐他們討論後認為﹐有必要在參觀房屋時謹言慎行﹐「因為你不知道裝置攝錄什麼」。許多經紀說﹐他們要「小心言辭」﹐固然不安樂﹐那樣的舉動有失禮儀﹐對房屋買賣也不見得有好處。
薩凡納(Savannah)地產公司Exclusive Buyers' Realty, Inc.的戴福利斯(Andie DeFelice)說﹐他去年秋天帶客戶看房子﹐那棟房屋非常適合客戶需要﹐新業主遷入後不久﹐他的新鄰居帶來令人不安的信息。原來舊房主在客戶走進房子的時候﹐就知道他們是買家。
他說﹐新屋主對舊業主有反感﹐覺得有人侵犯他的隱私。
地產及財經專題作者格林克(Ilyce Glink)認為﹐攝像裝置興起﹐不只是科技的自然發展﹐還是賣家的合理反應﹐他們很想知道潛在買家的反應。以前賣方經紀會反映那些意見﹐現在更多經紀將鑰匙留在門口﹐讓買方經紀入內﹐「賣家對服務不足感到不安」。
格林克也認為﹐攝錄儀器屬於新科技﹐從廣義角度看﹐新科技有利買賣雙方。比如Google Map﹐它給買家機會查看房子一帶環境﹐那是賣家不會在廣告中展示的部分。地產經紀說﹐在地產交易中﹐科技愈來愈普遍﹐許多方面要有更清晰的政策和指引。
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已有相關指引﹐以及每個州可行做法列表。協會目前的建議是﹐在房屋懸掛標識﹐或者在廣告中附註﹐告訴來訪經紀房內有監控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