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職場重拾自我 躁鬱患者走出黑暗
【明報專訊】「你們是正常的,我是不正常的。」躁鬱症患者鄧若霞(Grace)剖白過去眼中的世界。11年前,她因工作壓力「爆煲」患躁鬱症,進出精神科病房令她自感「價值是零」。一個工作機會把Grace拉回「正常世界」,「我可如常人做喜愛的工作」。Grace現樂觀抗病,說「患病只是人生一場風雨」,又成為朋輩支援員,迎接雨後彩虹。
情緒大起大落 老師鼓勵求醫
躁鬱症患者情緒大起大落,本是小學課程統籌主任的Grace於2007年病發。自言是「完美主義者」的她轉校教音樂,自感表現未如理想而「裸辭」。她呆在家半年,「日夜望天花板發呆」,生活由兩妹照顧,「從前我養起頭家,只顧埋首工作,妹妹抱怨我『對外人比親人好』」,其後妹妹搬走,原因不明,她打擊甚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Grace此後進入情緒亢奮期,出現購物癮,曾一日花6000元裝身,「從帽子戒指買到鞋」。幸好,其中學老師見狀勸說「霞霞我信你無事,但我想由醫生話你無事」,她因此願看醫生,但起初不接受自己患病,直至醫生展示躁鬱病徵狀,「我一望便知自己中招」,卻仍不肯服藥,兩三個月後「見暈」入院,住了11個月。
2009年Grace出院,當時有病友向她說「以後只能等拿綜援上公屋」,她認為自己「一世玩完」;後來有社工問她「想不想到迪士尼打工」,形容「如被賦予存在價值」,上班後被開朗同事感染,感覺「自己與正常人差不多」。
「只要找對路 任何人都有自我價值」
4間社福機構去年起辦「思健學院」,課程包括辦「愛上自己的不完美」、「如何接受自己」,以及見精神科醫生技巧等,讓病友以「學生」身分上課,照顧者及社工均可參與。Grace是導師之一,「只要找對了路,任何人都有自我價值」。現她已能坦然面對病情,又養成小習慣「自救」,「情緒亢奮時感覺好飄,我會戴頭飾戒指讓自己『沉一點』」,平復後會把飾物一件件除下,也如同放下痛苦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