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佛羅里達州上月14日發生造成17死的校園槍擊案掀起全美關注,對其中一名倖存者的母親倫道夫(Celia Randolph)而言衝擊尤深:她的兩名子女曾先後分別經歷槍擊案。她說,希望自身的震撼故事能警惕國民全力推動槍管,以免改變來得太遲,令更多人遭遇不幸。
盼討論擁槍組織供政治資金影響
倫道夫首次與槍擊案扯上關係是在12年前。當時仍住在科羅拉多州的她接到電話,得知長女切爾西(Chelsea)所讀學校遭受槍擊,並有人質遭挾持,切爾西與好友躲在事發地點對面的一間課室裏,幸被特警救出。
倫道夫立即與丈夫從80公里外趕往接回女兒。她說,無法保護子女令她感到很難受,但同時亦只能安慰自己,事件是一宗「隨機暴行」,校園並非特定襲擊目標。到切爾西結束該學年,倫道夫一家便搬到佛羅里達州,盼擺脫舊日陰霾。
儘管2006年至今美國的槍械管制法例幾乎毫無變化,同時全國發生了多達57宗大型槍擊案,但倫道夫一直深信槍擊案不會再發生在自己一家身上。直至今年情人節,她接到短訊,指兒子克里斯琴(Christian)就讀的學校遭舊生槍擊,「我不斷對自己說:『那不會再發生的,那不會再發生的。』」到事件落幕後兩周,她才梳理情緒, 意識到自己兩名子女都經歷了槍擊案,並幸運生還。
自身經歷呼籲:行動為時未晚
倫道夫自言不是情緒化的人,但連番遭遇令她覺得非常憤怒難過,直斥「美國辜負了我們的孩子」。如今她除了在社區協助受影響家庭克服事件帶來的情緒以至經濟問題外,亦希望公開發聲,以自身經歷呼籲終止校園槍擊案,「我希望我們一家的故事能永遠震撼人心——我擔心如果不行動,我們將不會是唯一遭遇如此不幸的人」。她期望將討論焦點由精神健康或教師佩槍,轉移至美國全國步槍協會(NRA)等擁槍組織所提供的單一政治資金對社會的影響,特別是今次事件在年輕受害人挺身施壓下已現改變,後續行動是成人應負責任,「現在行動為時未晚」。
明報記者 羅睿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