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食物再發現含可影響生育的塑化劑。食物安全中心調查發現4款酒及油的塑化劑超出「行動水平」,一間連鎖超級市場的3個免治豬肉樣本所含塑化劑較高,但成人要持續每日吃1公斤才有健康風險。該中心推斷,免治肉的塑化劑最有可能來自以聚氯乙烯(PVC)製造的保鮮紙。有專家指出,食物中根本不應有塑化劑,建議減少使用塑膠包裝食物。
食安中心去年起檢驗市面16組、100多種食品,一共317個樣本,檢測當中的7種塑化劑、即DEP、DBP、BBP、DEHP、DNOP、DINP、及DIDP的水平,發現98%樣本都含有塑化劑,其中兩組食品、即魚類及油脂類含有7種塑化劑。食安中心自台灣2011年的塑化劑風波後,為4種塑化劑DBP、DEHP、DINP及DIDP定出「行動水平」,一旦超出該水平,中心會作風險評估,檢視該食物是否對人體有害。
兩食油兩白酒超「行動水平」
食安中心發現,兩個食油及兩個中式白酒樣本的塑化劑含量超出行動水平,兩個食油樣本包括一款橄欖果渣油,每公斤含有3300微克DEHP;一款花生油每公斤含3500微克DEHP,都超出行動水平每公斤1500微克逾一倍。據了解,花生油為大昌食品花生油,橄欖油為Sita Olive Pomace Oil。至於酒方面,兩個中式白酒樣本每公斤含有560微克及470微克DBP,超出行動水平每公斤300微克87%及57%,而兩者都屬烈酒。據了解,兩款白酒分別為「五糧純濃香型白酒」和「金星高糧酒」。
相關豬肉已停售 未公布超市名
另外,食安中心檢測到一款購自連鎖超級市場的免治豬肉,塑化劑DINP含量為每公斤7900微克,接近每公斤9000微克的行動水平。中心再因應結果額外檢測20款預先包裝免治肉,發現來自同一連鎖超市不同分店的兩份肉,其3種塑化劑含量明顯地較其餘18個樣本高,但未超出行動水平。中心已接觸連鎖店,該連鎖店已停售產品,但未有公布超市名稱。
食安中心首席醫生(風險評估及傳達)吳志翔說,上述的食油,一個成人每日要攝取400毫升才會超出安全參考值,白酒則需攝取一公斤才超出安全參考值,至於豬肉就要吃一公斤才超此水平,故認為未有安全風險。
惠康、百佳、一田百貨、永旺(AEON)、佳寶、華潤萬家及city'super均回覆稱,未收到食安中心查詢有關免治肉被驗出塑化劑含量接近「行動水平」。本報昨發現惠康有售金星高糧酒,惠康回應稱已指示分店將涉事兩款白酒下架。
學者﹕超市保鮮紙較黏 未知有無關
據食安中心報告,推斷免治肉的塑化劑最有可能來自以PVC製造的保鮮紙。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黃港住說,保鮮紙本不應有塑化劑,但他接觸過超市的保鮮紙,發現黏性較重,不知是否與塑化劑有關。他解釋,食物中根本不應有塑化劑,但塑化劑會由容器轉移到食物,如食物與容器接觸面廣,油脂含量又高,即如免治肉般常被平鋪在膠碟,就可能較易吸收塑化劑。
指食物容器接觸面廣 較易轉移
據歐洲食物安全局制定的塑化劑每日可容忍攝入量,以每公斤體重計,DINP和DIDP(合計)0.15毫克,即一個60公斤重成人長期每日進食逾9毫克,就會超出限值。按上述塑化劑DINP含量最高的免治豬肉計算,一個60公斤重成人日要吃約1公斤才會超過安全參考值,但一個30公斤重兒童日吃半公斤便達安全參考值。黃港住說,這只是數學上計算,兒童可容忍攝入量應更低。他認為,理論上應減少使用塑膠容器盛載食物,但市面上的塑膠製品也有不含塑化劑的。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