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清乾隆搪瓷彩宮碗。
放大
 
清朝中期的畫搪瓷雲龍紋圓手爐。
放大
 

其他新聞
遊行結束人不散 警方凌晨強勢驅離抗議群眾
北市警局:嚴辦1223陳抗勞團
多益聽力考題出錯 2.4萬人取消考試
台灣大專畢業率全球第一 收入卻僅德國一半
台官員「遠程出席」聯國論壇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中國
 宮廷藝品搪瓷 隋唐時由歐洲傳入

搪瓷又稱琺瑯,指的是把玻璃或陶瓷質粉末熔結在基質(如金屬、玻璃或陶瓷)表面形成的製品,多為彩色具藝術美感的花樣。過去琺瑯和搪瓷被視為同義,內地官方在1956年製訂搪瓷製品標準,以鐵或鋁為胚體的生活用品是搪瓷,以金、銀或銅製作的裝飾品或文創作品,定義為藝術搪瓷。

清宮廷搪瓷 167道工序

搪瓷工藝起源於玻璃裝飾金屬,最早出現在古埃及,其次是希臘,隋唐時期傳入中國,主要用於宮廷藝術品製造;明朝時期,景泰藍的出現,讓中國古代搪瓷工藝再達高峰。搪瓷彩磁器的前身為景泰藍,正式起於清朝康熙年間,盛於雍正、乾隆年間,代表了中國陶瓷製作的最高水平。搪瓷彩磁器由天子親身授意、親身干預,從燒製到式微都只局限於宮庭當中,屬宮庭把持的工藝珍品。就連打壞的瓷片也不流於官方,稱得上是「百姓弗得一窺」的御用品。所幸的是,清末宮庭寺人偷出宮碗,售給當時的琉璃廠「子林山房」僕人劉子林珍藏,幾經周折,傳給劉子林的外孫李寧師長教師。該宮碗曾在今年的文博會上展出並惹起宏大驚動。

康熙至乾隆年間這類崇高高雅的藝術為宮庭所專有,顯耀一時。可是跟著清朝國力式微,已經的搪瓷彩宮庭工藝逐步失傳,以至出現了長達二百多年的空缺。完成一個宮庭搪瓷彩磁器要經歷167道工序,因製作工藝極端費工,自乾隆當前搪瓷彩磁器便已偃旗息鼓。後代固然屢有仿造,但與昔時工藝相去甚遠。

19世紀初,歐洲研製鑄鐵搪瓷,原屬宮廷貴族使用的工藝品開始朝生活日用品發展。

內地的現代搪瓷工業起源於上海。1949年之後,天津、廣州、瀋陽等地都有搪瓷廠,但上海在產品製造、人才凝聚等方面,具一定優勢和代表性。

其後,內地把私營搪瓷工業逐步合併為國營企業,生產鍋、碗、壺、杯、小家電,是家家戶戶婚喪喜慶及日常生活必備用品;內地開始執行計劃經濟政策後,國營企業關門,搪瓷家用品也逐漸式微。

 
 
今日相關新聞
3滬青重振父業 賦予搪瓷新生命
宮廷藝品搪瓷 隋唐時由歐洲傳入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